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83篇
  免费   12121篇
  国内免费   7156篇
耳鼻咽喉   2748篇
儿科学   8354篇
妇产科学   2978篇
基础医学   17021篇
口腔科学   4173篇
临床医学   27747篇
内科学   42028篇
皮肤病学   3031篇
神经病学   10995篇
特种医学   128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4420篇
综合类   20695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4910篇
眼科学   4409篇
药学   24466篇
  81篇
中国医学   4748篇
肿瘤学   11529篇
  2023年   1947篇
  2022年   3871篇
  2021年   10286篇
  2020年   5346篇
  2019年   11203篇
  2018年   5797篇
  2017年   5017篇
  2016年   7058篇
  2015年   9974篇
  2014年   18181篇
  2013年   15765篇
  2012年   19284篇
  2011年   16131篇
  2010年   14871篇
  2009年   14460篇
  2008年   13056篇
  2007年   13184篇
  2006年   11113篇
  2005年   7415篇
  2004年   3742篇
  2003年   3251篇
  2002年   2628篇
  2001年   2177篇
  2000年   1904篇
  1999年   1259篇
  1998年   1675篇
  1997年   1497篇
  1996年   1260篇
  1995年   1300篇
  1994年   1254篇
  1993年   948篇
  1992年   1161篇
  1991年   1028篇
  1990年   1072篇
  1989年   1048篇
  1988年   963篇
  1987年   837篇
  1986年   689篇
  1985年   1596篇
  1984年   1749篇
  1983年   1268篇
  1982年   1354篇
  1981年   1344篇
  1980年   1159篇
  1979年   985篇
  1978年   768篇
  1977年   768篇
  1976年   673篇
  1974年   460篇
  1973年   4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993.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和T2WI上表现为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并探讨DTI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技术对M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MS患者和32名与MS患者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进行头部DTI检查,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图(FA),分别选取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正常人相应脑白质区测量ADC值和FA值,并使用示踪技术做出三维脑白质束图像。结果 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233±0.119)、(0.973±0.098)、(0.748±0.089)×10^-3mm^2/s和(0.620±0.094)×10^-3mm^2/s,FA平均值分别为0.225±0.052、0.311±0.050、0.421±0.070和0.476±0.069。对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数据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分别和对照组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三维脑白质束图像可以观察到MS斑块。结论 使用DTI检查生成的ADC图和FA图可以有助于评价MS中各部位脑白质的改变。通过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MS斑块区白质束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6.
丛远高  钱忠权 《中国骨伤》2007,20(12):855-856
20世纪90年代AO学者Gerber、Palmar等相继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的新概念以来,出现了以生物学固定为基础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这一崭新的骨折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临床并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1-2]。自2005年1月-2006年4月采用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左7例,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其中交通伤10例,跌伤4例,砸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15例。按AO长管状骨骨折的综合分类法:42-B1型5例,B2型6例,B3型2例;42-C1型2…  相似文献   
997.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胫骨多段骨折是小腿严重骨折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软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治疗难度大、游离骨折段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接等特点。本文回顾1998年6月-2005年5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3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68岁,平均46岁。左侧10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MSCT)与DSA2种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为0、50、70、90次/min,对内径3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MSCT与DSA成像,将MSCT与DSA对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SCT对25%、50%、75%3段狭窄的平均测量值为(30.0±1.4)%、(49.5±1.3)%、(72.9±3.9)%(P值分别为0.005、0.531、0.369);DSA分别为(24.8±2.0)%、(48.2±2.1)%、(75.3±2.4)%(P值分别为0.883、0.180、0.796)。(2)MS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心率≥70次/min影响变明显;DSA不受心率影响,所有心率下都可清晰地显示狭窄程度,无伪影。(3)MSCT与DSA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5,P=0.000)。(4)MS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50%狭窄分别显示为(46.4±4.5)%(心率为0)和(43.6±5.7)%(心率为50次/min),与标准值(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狭窄,但不能很好显示支架形态。结论(1)MSCT与DS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MSCT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有待提高,作为排除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在外置磁场下对HER-2/neu癌基因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的靶向结合性及抗癌作用。方法采用戊二醛交联法使人源性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与磁性纳米微粒交联,用直接标记法制备^188Re—Herceptin及^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用羰基铼标记法制备^188Re-磁性纳米微粒。肿瘤细胞体外抑制实验设4个组:^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组、^188Re—Herceptin组、^188Re-磁性纳米微粒组和^188ReO4^-组,各组均设3.7×10^4、18.5×10^4、37×10^4、55.5×10^4、74×10^4Bq/ml5个放射性剂量级别;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的抑瘤效应,计算相对抑制率,采用半数抑制放射性浓度(IC50)对各组抑瘤作用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Herceptin组对SKBR-3细胞均有较强杀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188Re-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04组的杀伤作用较弱0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组的IC50(53.1×10^4Bq/L)明显低于^188Re—Herceptin组(76.1×10^4Bq/L);^188Re一磁性纳米微粒组和^188ReO4组的IC50分别为169×10^4和175×10^4Bq/L,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Herceptin均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SKBR-3乳腺癌细胞增殖,且前者的抑制作用较后者强。  相似文献   
1000.
阿奇霉素替代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炜炜 《中国医药》2007,2(5):309-311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用地塞米松治疗,分别观察3d后的临床疗效;2组均测定其外周血清IL-4,IFN-γ浓度变化,并与15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血清IL-4,IFN-γ浓度对比。结果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N-γ和IL-4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下降,IL-4升高;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增高、IL-4浓度下降;B组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下降、IL-4浓度也下降,且2组IFN-γ/IL-4值均显著升高。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能与地塞米松有同样的调节TH1及TH2细胞因子使之趋于平衡,并且有更好的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