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TX-M-14和CTX-M-24编码基因的检测及其功能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iong ZZ  Zhu DM  Wang F  Zh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54-1459
目的 了解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的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的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双纸片法和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表型确定实验检测产ESBL菌株并对产ESBL菌株进行接合实验 ;提取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中的质粒 ,进行电泳分析 ;采用琼脂稀释法 ,测定各种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TEM、SHV、CTX M 1组、CTX M 13组、Toho 1组通用引物检测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 ;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转移接合子中的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 ,克隆入 pHSG398质粒、表达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 ,分析其基因型 ;对这些产ESBL菌株进行脉冲场电泳 (PFGE)检测。结果 产ESBL菌株对多种 β 内酰胺类和非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产ESBL菌株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其耐药性 ,转移频率多为 10 -4~ 10 -5,多数非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和ESBL耐药性发生共转移 ,琼脂糖电泳显示接合子从供体菌得到了一个 >2 3 1kb的质粒 ;转移接合子中仅CTX M 13组通用引物检测为阳性 ;4株转移接合子中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 M 14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 10 0 % ,其余 6株转移接合子中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 M 2 4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哌酮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学效果。方法7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4例,分别给予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哌酮钠治疗,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A组和B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9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695.56元和1 379.24元;A组成本效果比(C/E)为1.50,B组C/E为9.03。结论使用头孢噻肟钠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较好方案,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中国药典》项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有关物质测定法的色谱参数进行转化,缩短液相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柱(100 mm×3 mm,2.5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05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86:14),流动相B为0.05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60:40),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 (95:5)等度洗脱,待头孢噻肟钠洗脱完毕后,立即进行线性梯度洗脱(0~0.7 min 95%→75% A,0.7~2.7 min 75% A,2.7~7.8 min 75%→0 A,7.8~9.5 min 100% B,9.5~11.2 min 0→95% A,11.2~14.6 min 95% A),体积流量为0.5 mL·min-1,进样体积为2 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 色谱参数转化后运行时间从80 min缩短至26 min,方法专属性、稳定性、色谱柱耐用性均良好。结论 色谱参数转化后的方法专属、节能环保,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有关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68例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头孢吡肟静滴 1g ,每日二次或头孢噻肟静滴 2g ,每日二次 ,疗程均为 7~ 10d。结果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 5 8.8%和 2 6.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1.2 %和 67.6%;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9.7%和 63 .3 %;以上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 .9%和 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头孢吡肟抗菌谱广 ,疗效好 ,不良反应轻微 ,对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感染经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86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9.06%,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炎舒胶囊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7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每次2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妇炎舒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候积分,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26(IL-2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Smad-3、miRNA-224-3P和Smad-7水平,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和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O-1、ICAM-1、GM-CSF、IL-26、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mad-3水平明显降低,而miRNA-224-3P和Smad-7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I、RI均下降,而Vs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妇炎舒胶囊联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其抗炎作用与调节miRNA-224-3P、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头孢噻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肌注、静注和静滴头孢噻肟后,平均高峰血药浓度为26.2±6.8mg/L、130.7±19.4mg/L和74.5±14.2mg/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5±0.33h、0.98± 0.21h和0.90±0.05h。平均高峰尿药分别2461±1947mg/L(im)、3079±1767mg/L(iv)和2505±1266mg/L(iv gtt);50%以上的给药量于24h内自尿中排出。肌注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0%。本文同时还建立了头孢噻肟及其代谢产物去乙酰头孢噻肟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并对二者体内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Both tobramycin and cefotaxime diffuse from antibiotic-impregnate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beads in quantities sufficient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bacteria on agar lawns or in broth cultures over a 28-day period. Extraction of antibiotic from tobramycin or cefotaxime-impregnated PMMA beads revealed that substantial amounts of both antibiotics remained within the beads despite 28 days of diffusion. Diffusion of antibiotic from the PMMA beads during the initial 3-5 days is much greater than occurs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4-week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perhaps tobramycin of cefotaxime-impregnated PMMA beads would produce local levels of antibiotic high enough to sterilize a given dead space for a period of 28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