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61篇
  免费   3734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1055篇
妇产科学   367篇
基础医学   5672篇
口腔科学   1940篇
临床医学   3423篇
内科学   5531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2172篇
特种医学   2712篇
外科学   12511篇
综合类   542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203篇
眼科学   180篇
药学   5212篇
  14篇
中国医学   1886篇
肿瘤学   232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604篇
  2022年   1006篇
  2021年   1593篇
  2020年   1328篇
  2019年   1200篇
  2018年   1401篇
  2017年   1267篇
  2016年   1573篇
  2015年   1700篇
  2014年   2658篇
  2013年   3089篇
  2012年   2464篇
  2011年   2596篇
  2010年   2206篇
  2009年   2341篇
  2008年   2332篇
  2007年   2305篇
  2006年   2174篇
  2005年   2128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534篇
  2002年   1220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1121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781篇
  1997年   809篇
  1996年   662篇
  1995年   633篇
  1994年   589篇
  1993年   513篇
  1992年   497篇
  1991年   437篇
  1990年   391篇
  1989年   345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327篇
  1986年   306篇
  1985年   340篇
  1984年   350篇
  1983年   183篇
  1982年   269篇
  1981年   226篇
  1980年   214篇
  1979年   220篇
  1978年   185篇
  1977年   167篇
  1976年   139篇
  1973年   8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上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bFGF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bFGF的复合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手术后第2、4、8周进行大体观察,X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第8周进行骨密度测定,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经大体观察、组织学及X线检查发现,术后第8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能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对照组无骨愈合迹象。术后第8周骨密度测定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组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组及单纯bFGF组。  相似文献   
992.
大块骨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图像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块骨组织由于不脱钙切片制作技术难度高,应用体视学对大块骨组织整体形态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的研究资料较少。随着生物材料、人工金属植入材料在骨科临床的大量应用,如何获取高质量的大块骨组织整体图像,并应用体视学原理进行较为精确的图像分析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寻求大块骨组织实用和有效的数字图像采集方法,使之应用体视学原理进行较为精确的图像分析。材料与方法:普通玻片上的大组织标本、硬组织切片机切取的不脱钙塑料包埋大块骨组织标本及旋转切割机切取的含金属植入物的塑料包埋磨片标本。分别采用普通显微镜、大视野显微镜、自动显微镜及图像拼接软件采集,同时采用胶片扫描仪、台式背透扫描仪及高分辩数码相机进行采集比较。结果:上述各方法在一定程度均能满足大块骨组织图像采集及体视学分析需求,同时在标本适应性、视野规模、成像质量方面总结出各自优、缺点以及相应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osteolytic metastases ha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palliative radiotherapy. The median % density change following single 8 Gy, 20 Gy/5#, 30 Gy/10# were: 128 (range 98–255), 141 (79–342), and 145 (65–235), respectively. It is feasible to evaluate remineralization of osteolytic lesions with palliative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994.
关节-干骺端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软骨移植于成年兔桡骨缺损后的生长、分化与转归特点,以及引导性骨再生和骨缺损的修复机制。方法取自一日龄新生兔关节-干骺端复合物的软骨细胞在几丁质纤维网中增殖21d后装入硅胶管内,套接在成年兔桡骨干1cm的缺损处(实验组12只);对照组10只在缺损处套接空硅胶管,2只仅填入裸几丁质纤维。术后4周两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其余在术后16周取材。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3只动物的工程软骨组织在骨缺损内形成软骨样组织,术后16周9只动物中有2只动物的缺损愈合。对照组术后4周已开始骨愈合,术后16周9只动物的骨缺损全部愈合。结论新生兔关节-干骺端复合物的软骨细胞在成年兔桡骨缺损区(套管内)未肥大钙化,未再现软骨内化骨过程。缺损内的工程软骨可能因占据空间、阻碍成骨成分进入而中断了骨缺损修复过程。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可能是人工膜管加强了骨膜的天然引导作用而促进了骨愈合。  相似文献   
995.
大肠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S  Luo C  Yu B  Yuan S  Li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96-19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中微转移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1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骨髓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状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骨髓中基因突变阳性者19例,阳性率37.25%。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术后经2~3个疗程的化疗后,19例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中11例转阴。结论 大肠癌患者骨  相似文献   
996.
结直肠癌骨转移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放疗对骨转移瘤引起的局部疼痛具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化疗无明显疗效。结论 骨转移常为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的表现,多同时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转移,预后差。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强调支持、对证治疗,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7.
博宁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择理想的治疗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方法。方法:以博宁联合化疗或以^153Sm—EDTMP内照射联合化疗治疗52例骨转移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26%。结论:治疗骨转移癌所致的骨痛,以博宁联合化疗为主的方法优于^153Sm—EDTMP内照射联合化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的机理,本研究以大鼠作为实验模型,使生长期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取得运动与负荷对大鼠长骨发育影响的系列结果,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运动和其它干预手段的选择以及运动处方的制订等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骨肉瘤远处骨转移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科1993年6月~1999年9月收治的5例骨肉痛发生远处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例中3例为多发骨转移灶,2例为单发骨转移灶:4例合并肺转移,1例合并淋巴结、心包转移.经随访4~36个月,平均15.4个月,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骨肉瘤的远处骨转移均为超关节的血行转移,两处以上骨转移灶者的生存期低于单发骨转移灶者,合并其它脏器转移者预后更差化疗加适宜的手术是治疗此类患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89)Sr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89锶 (89Sr)对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探讨其在癌性骨痛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方法 观察 35例骨转移癌患者使用89Sr治疗后的止痛疗效、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及血液学毒副反应。结果 89Sr止痛总有效率为 71 .4 % ,其中来源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癌患者有效率达到 80 .0 %。少数肿瘤标记物水平有下降。副反应主要为轻度可逆性的骨髓造血功能损害。89Sr对血生化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89Sr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