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40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8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01.
病历资料 2009年6月,笔者接诊1例40多岁的女患者。她因四肢末端感觉麻木3年,左前臂多发结节2年而就诊。10年前,患者面部、四肢出现皮肤瘙痒,蚁行感。3年前她四肢末端出现痛觉和温觉减退。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1、腺苷钴铵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102.
温艳  刘健  邢燕  李桓英  翁小满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28-1330
目的评价ML2346、ML1556、LID-2、LID-3、ML2331、ML0405、LID-17种麻风菌新抗原的血清学反应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MB、PB患者、家内接触者、流行区人群和正常人血清对7种新麻风菌抗原的血清学反应。结果正常人和流行区人群对LID-2和LID-3的反应域值达0.4(O.D),但对其它抗原反应的域值较低,提示可能与其它分枝菌有交叉反应;麻风病人对ML-2346和ML-1556抗原的反应比其它5种抗原都低,个别MB患者对ML-233l和M-0405的反应性明显低于ND-0-BSA和LID-1,但PB病人对ML-2331和ML-0405融合的UD-1抗原的反应性较高。各类人群对ND-0-BSA与LID-1抗原反应较一致。扩大样本的检测提示,ND-0-BSA和UD-1对MB和PB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一致。但接触者对LID-1敏感性却低于ND-0-BSA。结论UD-1与ND-0-BSA是目前有应用潜力的抗原,但需在血清学监测中证实对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白细胞介素-10是具有免疫调节性质的抗炎因子,可抑制细胞免疫和诱导体液免疫,与麻风病易感性相关。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转录水平而影响IL-10分泌,与麻风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相关。现就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麻风病易感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尖扎县麻风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954年—2007年尖扎县麻风病人86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病例数最高的是1955年,共发现病人8例,发病率为43.37/10万,全县最后1例麻风病病例确诊于2001年4月,2006年解除现症。目前全县无现症病例。患病率由1954年的0.44‰,下降到2007年为0,近5年平均发病率、患病率为0,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发办法》(重新修订)的标准。结论:尖扎县近五年麻风病平均发病率、患病率为0,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发办法》(重新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5.
邱木雄  赖庆松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740-740,635
目的了解普宁市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麻风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当地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普宁市新登记管理的麻风病人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麻风发病以多菌型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后以皮肤科门诊发现为主,联合化疗方案聊BD治疗麻风病可收到较好效果,而多联药物联合化疗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结论普宁市虽然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但麻风病在各个自然村仍有散在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开展有效的管治,防止再次扩散漫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麻风病联合化疗(MD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麻风病患者按照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定期监测和长期随访。结果91例患者完成化疗并治愈,MDT规则治疗率为100%,治愈率100%,平均临床治愈时间3年,全程细菌密度指数(B1)BT型年均下降0.6,BL、LL分别为0.58和0.63,疗程中发生麻风反应12例,新发畸残4例。治愈后监测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通过对91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疗效观察,MDT疗效确切,疗程短,复发低,是治疗麻风病的有效方法。应加强麻风病的联合化疗,提高规则治疗率,及时处理麻风反应,减少畸残,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107.
耐药麻风的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我所 1983年以来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指导下 ,用联合化疗 (MDT)后治愈了 16例氨苯砜(DDS)耐药麻风病 ,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病例  16例患者均经临床治疗试验和鼠足垫接种试验证实为继发性DDS耐药麻风病。其中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30~ 5 9岁 ,平均 4 7.8岁 ;病期 14~ 35岁 ,平均 2 7.7年 ;复发 5例 ,初发 11例 ;LL 10例 ,BL 6例。1.2 治疗方案 采用WHO麻风控制规划化疗研究组 1982年推荐的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方案1 ,即RFP 6 0 0mg,…  相似文献   
108.
厦门同安1987年以来新发现麻风病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我区 1987年实施联合化疗 (MDT)以来 ,采取线索调查、普查、报病、家属体检、皮肤科门诊等方式发现麻风病患者 4 4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4例患者中男 31例 ,女13例 ,男女之比为 2 .38:1;发病年龄 12~ 76岁 ,平均年龄为 4 5 .5 6岁 ,其中PB 2 3例  相似文献   
109.
我院收治院外误诊瘤型麻风伴发II型麻风反应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51岁,农民.因全身红斑、结节、痒,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0天,于2002年8月12日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0.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还可累及眼、耳、鼻、喉、淋巴结、内脏、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与畸残.为了解麻风现症患者的嗅觉状况,我们检测了33例麻风病人的嗅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