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8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137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2321篇
内科学   571篇
皮肤病学   276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0篇
综合类   4511篇
预防医学   1238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572篇
  27篇
中国医学   564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704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及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乳腺肿块经高频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然后采用近红外线扫描观察,肿块周围浅表血管影的类型。结果良性肿块53例,恶性肿块14例。结论高频超声与近红外线扫描相结合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2.
多发性脂囊瘤(SM)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不同性别,但较多见于男性青年,多分布于前胸部、颈部、面额、眼脸、腋下、四肢、阴囊等部位。临床上药物治疗无效,既往对本病的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电干燥术,较大皮损者则切开引流。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本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和推崇。我院采用国产“2000C妇科射频治疗仪”对84例子宫颈糜烂患者实施了宫颈射频治疗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定位穿刺前臂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采用高频探头在同一体表区域寻找并标记浅静脉走行及深度,确认进针方向后再次静脉穿刺,必要时采用实时引导。结果11例经高频超声标记、29例经高频超声实时引导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内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对385例共662颗大肠息内患进行治疗、配合、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内成功率为99.74%(1例穿孔/385例)。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内术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7.
58.
刘景霞  赵改兰  高小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107-107,109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对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电切,近年用高频电治疗息肉多见报道,我们采用此法对常规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带蒂息肉47例患者进行治疗,均获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60.
218例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选用接触不同性质和强度的噪声作业工人21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健康状况分析发现:Ⅰ组为接触脉冲噪声[峰值为102~110dB(A)],听力下降最明显;Ⅱ组为接触稳态噪声[94.5dB(A)],听力下降次之;Ⅲ组为接触稳态噪声[70~76dB(A)],听力曲线在正常范围。三者间有明显差异。且工龄超过15年在Ⅰ、Ⅱ组间听力损伤明显增加。同时发现噪声是造成心电图异常,神经衰弱的一个因素,但对血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