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社会认知能力随疾病进展而下降。面部情绪识别(FER)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AD患者FER受损。尽早发现、及时干预AD患者FER能力下降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针对MRI研究AD患者FER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不同强度水平下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识别特征。方法 选取15名高功能ASD儿童和15名生理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考察ASD儿童对不同强度面孔表情识别特点和表情强度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 1)ASD儿童的面孔识别认知水平低于正常组,其对积极情绪的识别成绩优于消极情绪;2)中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识别快于低、高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但高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识别正确率优于低、中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结论 1)ASD儿童存在面部表情认知上的缺陷;2)表情强度影响ASD儿童的面孔识别,表情强度越大,其表现的越清楚,表情的编码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被ASD儿童识别。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in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ins)和额顶枕颞区(48~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4.
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存在面部感知障碍,N170可作为面孔刺激过程中大脑认知加工过程的标志物,利用事件相关电位评价AD患者的面孔识别和加工的缺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本文就面孔识别的认知加工过程和事件相关电位表现特点以及AD患者的异常N170特征进行全面阐述,解析N170在AD患者中的研究现状,发现AD患者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提出未来医务人员应该进一步使用更敏感、统一的范式,揭示面孔识别的内隐神经心理学时间过程,更深层次地探究N170成为AD患者社会功能障碍的诊断、监测治疗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证据。  相似文献   
35.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其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表现,反应了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构成自我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面孔识别特异性脑机制的ERP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面孔识别加工成分N170是否真正反映面孔识别加工的特异性及其是否是衡量面孔结构编码的特异指标;另外尚运用偶极子定位法论证面孔识别加工特异脑区、面孔识别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方法 16名被试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记录其脑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仅半数被试出现N170;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70波幅。结论 N170不仅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还反映视觉直接加工等其他加工单元,是否反映面孔识别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学证据;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相似文献   
37.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析面孔表情的早期和晚期加工特点,探讨面孔表情的结构编码和特征编码机制。随机呈现3种卡通面孔表情图片(中性、愉快、愤怒)及3种非面孔图片,要求14名被试者执行面孔及表情识别任务。利用Neuroscan 64导电极帽记录脑电,对面孔和非面孔、不同面孔表情诱发的早期成分N170及晚期正成分(LPC)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面孔与非面孔图片的N170存在明显差异,在P7电极处,面孔与非面孔诱发的N170幅值分别为(-9.15±1.47)μV和(-6.91±1.21)μV;而不同面孔表情的N170差异不明显,N170不受面孔表情内容的调制。不同面孔表情在刺激后350~550 ms诱发了明显的LPC,其幅值存在明显差异,呈现显著的表情效应,在CZ电极处,中性、愉快及愤怒面孔诱发的LPC幅值分别为(6.11±1.79)μV、(7.49±1.31)μV和(9.89±1.77)μV)。以上结果表明,面孔识别的早期与晚期加工机制不同,早期成分N170反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加工,即对整个面孔轮廓的表征;而面孔的情绪加工主要体现在晚期成分,LPC反映面孔的特征编码加工。  相似文献   
38.
高蕾  赵仑 《医学争鸣》2006,27(19):1732-1732
0引言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不受分类任务(如性别、熟悉度)的调控,但也有研究发现分类任务中的特异性空间等级特征会影响面孔的结构编码过程.本研究我们采用表情特征突出的卡通面孔,对面孔识别和表情分类两种任务的N170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9.
壳聚糖磷脂酰胆碱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N17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壳聚糖磷脂酰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N170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配伍组设计方案,根据MCI的诊断标准选取20例MCI患者,给予壳聚糖磷脂酰胆碱(2g/d)2个月,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分析技术,通过面孔和非面孔识别实验,分析其用药前后ERP N170成分的变化.结果 ①无论用药前还是用药后,MCI患者均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②MCI患者用药后颞枕区N170的波幅明显比用药前增高.结论 壳聚糖磷脂酰胆碱可以提高MCI患者的面孔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面孔早期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特点.方法 被试者分为正常老年对照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各16名,均为右利手.刺激包括3种卡通面孔(中性、微笑、愤怒)和3种非面孔,要求被试者进行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记录32导脑电图.结果 1)无论MCI组还是正常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一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2)MCI组N170潜伏期为[(158.91±2.17)ms],长于正常对照组[(140.97±2.17)ms],差异具有显著性(F=34.09,P<0.01);MCI组波幅为[(-4.42±0.28) μV],低于正常对照组[(-7.00±0.28)μV],差异具有显著性(F=41.52,P<0.01).结论 MCI患者在面孔表情早期加工阶段即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