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1073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0篇
  5篇
中国医学   34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锁骨骨折为常见的上肢骨折.随着近年来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比例日渐增多,锁骨骨折内固定断裂也日益常见[1].本次研究对21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采用更换内固定物,必要时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针对锁骨骨折患者,对比采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锁骨骨折患者15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1组(观察组76例),A2组(对照组76例)。针对A1组患者对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对其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优良率,存在着显著差异,A1组高于A2组明显(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尤其体现在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患者完成手术后肩部的外形也非常美观;但对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产生的疼痛方面以及手术具有的难度等方面,优势均比较明显。对此要求医生在准备对患者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83.
谭凤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196-2196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固定与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将锁骨骨折患者68例分为两组。A组46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B组22例,应用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6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中位时间12个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的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A组,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A组。结论:锁骨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优缺点,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固定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段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及经济实用等优点,虽然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如能准确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可以弥补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骨折部位稳定性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将7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单)和对照组(双)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体位、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骨折部位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81-382
目的探讨钢板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一号的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7例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18~42岁,平均2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2例。锁骨骨折根据Robinson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0例,Ⅲ型5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12例,束支部损伤10例,血肿形成并局部神经压迫或损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14 d,平均4 d。患者均急诊或早期行臂丛探查修复(包括血肿清除外膜松解术、神经直接吻合及多组神经移位术)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侧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采用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感觉分级标准(S0~S4)评定;以相关神经支配的靶肌肉肌力为指标,并参照1999年修正的MRC肌力分级标准(M0~M5)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2~17周,平均15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外展活动时无疼痛。术后18个月,患者肩外展≥60°8例,30~60°8例,<30°11例。肱二头肌肌力≥M3 18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有利于臂丛功能恢复,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32例行切开复位锁骨前置钢板内固定术的青年锁骨骨折病例,并与同时期34例青年锁骨骨折上置钢板内固定患者作对照。术中对游离较大骨折块以拉力螺钉固定、较小骨块以粗丝线固定。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内固定、肩关节功能及钢板对皮肤顶压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5.4个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坏死及血气胸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前置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平均(50.2±14.5)min、总出血量平均(99.1±25.3)ml、骨折愈合时间(16.2±8.3)周、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平均评分(87.3±4.5)分;上置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平均(47.6±16.5)min、总出血量平均(110.0±27.1)ml、骨折愈合时间(15.0±5.5)周、术后12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平均(89.8±6.5)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置钢板组1例术后2个月出现骨折轻度上下移位,内固定部分松动,局部制动后术后6个月轻度畸形愈合,3例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起诉钢板顶压皮肤突出引起生理及心理不适。前置钢板组1例延迟愈合,相对制动后术后10个月愈合,无钢板顶压皮肤导致的生理及心理不适患者。[结论]前置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骨折在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同时能有效减少钢板顶压皮肤导致的不适及促进美观,是治疗青年锁骨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回医张氏正骨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宁夏吴忠回医正骨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骨痂量进行评分,然后对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结果: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1、2、4、6、8周相比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量除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比骨痂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优良率为96%。结论:回医张氏正骨技术能有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9367,P<0.05。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0.2413,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适合锁骨骨折手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0):1350-1352
<正>锁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类型,统计显示其占到全身骨折构成的6%以上[1]。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可用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观念认为,对锁骨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但最新的研究显示[2],成人锁骨骨折经保守治疗有部分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和部分肩关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