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5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52篇
口腔科学   218篇
临床医学   1336篇
内科学   515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4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12篇
综合类   3060篇
预防医学   764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1131篇
  25篇
中国医学   2604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报道应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成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动物实验模型。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的标志;软脑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流态呈粒状流或絮状流,血细胞聚集。 将98只家兔分成甲、乙二组。甲组38只,静脉注射平均分子量为25万的高分子右旋糖酐,乙组60只,静脉注射平均分子量为49万的高分子右旋糖酐。实验结果发现,甲组38只家兔仅28只可复制成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实验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率为73.6%;乙组60只家兔,59只可形成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实验模型,成功率为98.3%。本实验证明复制动物模型以49万分子量的高分子有旋糖酐为宜。 本实验模型可用于脑微循环障碍和改善脑微循环药物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2.
肺原发性软骨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41岁,因干咳两个月余就诊。无胸痛、胸闷、气急。体检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片发现左下肺孤立性结节,边缘清楚,无毛刺,密度均匀。CT表现:左肺野外带、斜裂走行区见约1.6cm×1.8cm大小、分叶状结节影,边缘清楚、光滑,无毛刺,密度较均匀,未见钙化及空洞,周围无卫星灶,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  相似文献   
43.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其所致偏瘫后遗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我们应用软脉灵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远金  段军  柯雯昙  张欣 《中国骨伤》2006,19(7):411-4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即利用骨刀设计的特性和适度的锤击力量造成软骨下的骨组织微小骨折,刺激软骨生长。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6岁,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相似文献   
45.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3例家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10岁。无不适主诉。查体:左肱骨近端及左肋缘骨性隆起。X线检查示:左侧第4、5前肋远端骨端膨大成菜花状,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密度影;两侧股骨近端及股骨颈增粗;两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及远端、两肱骨近端、两桡骨远端多发骨赘.且受累骨端膨大增粗;左腓骨远端受压骨质吸收,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28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它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结论:有出血倾向应及早防治,产后2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8.
软骨下骨钻孔术对兔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比较不同数目钻孔术对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方法 用中国白兔 4 0只 ,在股骨髁关节面造成 6mm× 8mm全层软骨缺损 ,分别施行 10孔及 5孔钻孔术 ,孔径1mm ,于术后 12周及 13个月取材 ,做组织学及电镜观察 ,并进行评估。结果  (1) 12周时 10孔、5孔和对照组的修复组织中类透明软骨分别占 70 %、5 0 %、0 % ;13个月时 10孔、5孔和对照组的修复组织中类透明软骨分别占 90 %、10 0 %、0 %。 (2 )修复组织厚度 :12周时 10孔及 5孔组均明显高出毗邻软骨 ,且 10孔明显高于 5孔 ;13个月时 10孔与 5孔无显著性差异 ,且已接近毗邻软骨厚度。 (3)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 :12周时 10孔 >5孔 >对照组 ;13个月时 10孔与 5孔无显著性差异 ,但二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软骨下骨钻孔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良好 ,能长期适应关节的生理运动和功能负重 ,10孔与 5孔的远期修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9.
50.
患儿,男,10岁。因“左胫骨上段骨性包块6年”入院。其家长代述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上段小肿物,伴轻度疼痛,质硬,行走时无异常不适,肿物渐增长,于1997年12月在新疆菜医院行手术病灶清除治疗,取异体髂骨(其母亲骨质)植骨术,并行病检诊断为“软骨瘤”,术后伤口愈合好。术后3年肿物复发,增长较缓慢,仍感疼痛不适。近3个月出现左膝屈曲,不能伸直,行走轻度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