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09篇
  免费   2278篇
  国内免费   94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32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25篇
内科学   1387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213篇
特种医学   6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22篇
综合类   10832篇
预防医学   1138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079篇
  38篇
中国医学   36188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452篇
  2023年   1565篇
  2022年   1209篇
  2021年   1552篇
  2020年   1336篇
  2019年   1323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1015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1481篇
  2014年   2822篇
  2013年   2274篇
  2012年   3313篇
  2011年   3384篇
  2010年   2996篇
  2009年   2738篇
  2008年   2943篇
  2007年   2589篇
  2006年   2501篇
  2005年   2604篇
  2004年   2403篇
  2003年   2442篇
  2002年   2036篇
  2001年   2060篇
  2000年   1503篇
  1999年   1185篇
  1998年   1209篇
  1997年   1239篇
  1996年   1212篇
  1995年   867篇
  1994年   723篇
  1993年   541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425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自1993年4月至2003年5月,我院用针灸并口服泼尼松治疗面神经麻痹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贾鹏 《四川中医》2004,22(11):29-30
葛根濡润经筋缓颈痹,活血通脉宽胸痹,生津活血疗糖痹,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993.
通塞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田明夏 《陕西中医》2004,25(6):510-51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 30例 )和治疗组 ( 30例 ) ;对照组用肠溶阿斯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 (党参、黄芪、当归、牛膝、银花等 )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5 3.38%、94% ,对照组分别为 2 3%、60 % ;对主要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的改善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通塞脉片能增强外周血液流量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994.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发性耳聋是患者突感患耳听力下降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是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感音性聋。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对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人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 4 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30 - 6 8岁 ;病程 1d- 7d;对照组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2 8- 71岁 ;病程 1d- 6 d。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组2 .1.1 取穴 :取患侧治聋 1(耳廓后凹陷处 ,与耳屏呈水平位 )、治聋 2 (翳风穴上 5分处 )、耳门、听会、外关、中渚、足临泣、全息耳…  相似文献   
995.
运用经筋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系由亲神经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为单侧,伴有神经痛。因疱疹皮色潮红,且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故中医学称之为“蛇丹”,又因其常发生于腰胁间,故又有“缠腰火丹”之称。临床上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难以忍受的,针  相似文献   
996.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5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观察针刺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 ,设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5例 ,针刺治疗组主穴取廉泉、天突、风府、天柱、扶突 ,结合辨证配穴。对照组采用中风病药物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14例 (40 % ) ,有效 17例 (48.5 7% ) ,总有效率 88.5 7% ;对照组治疗 2例 (5 .71% ) ,有效 6例 (17.4 % ) ,总有效率 2 2 .85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97.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NF-α和IL-4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发病的关系,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针刺疗法对本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建立大鼠EAN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发病率及致病程度,针刺组取腰。夹脊、足三里、悬钟穴,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TNF-αa和IL-4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针刺组和药物组均能降低TNF-α的含量,使其水平接近正常,尤以药物组抑制作用明显。IL-4的含量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提示本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间的失衡,其中以Th1型细胞占优势。针刺主要是通过抑制TNF-α等Th1细胞,来重建细胞因子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98.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ve。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严重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现笔者就近10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曾芬 《江西中医药》2004,35(9):24-25
目的 :观察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 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 )组 34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 )组 33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 (Dsv)、门静脉血流速度 (Spv)、脾静脉血流速度 (Ss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血流量 (Qsv) ,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III型前胶原肽 (PCIII)、层粘蛋白 (LN)各 1次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B组Dpv、Dsv缩小 ,Spv、Ssv加速 ,Qpv、Qsv减少 ,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且HA、PCIII、LN有明显改善 ,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黄芪、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以诱发肌电图成分H波与M波的振幅比值 (H/Mmax)为指标 ,对针刺前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针刺时H/Mmax比值明显降低 ,而且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针刺痉挛侧穴位时的变化。因此 ,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时产生信息沿着Ⅰa类传入纤维 ,兴奋了脊髓内Ⅰ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后者对痉挛侧肌群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活动性产生了抑制作用 ,使痉挛侧肌群的α -γ环路活动性降低、肌紧张度下降 ,从而有利于缓解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