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22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头部偏斜角度、患侧屈向健侧度、颈部旋转度、肿块体积和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头部偏斜角度显著高于联合组,患侧屈向健侧度、颈部旋转度显著低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肿块体积显著大于联合组,总有效率(84.13%)显著低于联合组(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症状,缩小肿块,促进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2.
53.
股骨颈骨折不同角度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量20个股骨上段标本,X线片的压力骨小梁系统,按照其骨小梁系统采用低角度固定其股骨颈骨折标本,以临床常用角度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静力学测定。股骨上段骨小梁系统与股骨纵轴线所成角度均数为154.7±1.9度,骨小梁系统与股骨外侧骨皮质交点到大转子距离均数为7.3±1.0cm。低角度固定组承载力及最大承载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有更小的旋转移位(P<0.05)。本研究将低角度固定概念量化,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使用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决在普通 X线摄影中 , 头颅乳突等位置对角度有一定要求的特点 , 设计了任意角度摄影仪 , 经使用 , 效果良好 .  相似文献   
55.
鲍杰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2):119-1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全部发生双侧阻滞 ;B组 ,有 2例置管时有触电感 ,5分钟时有 7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有 1例单侧阻滞 (P >0 .0 5 ,无显著差别 ) ,2 0分钟后导管拔出 1cm注入 7ml1 6 %利多卡因 ,5分钟后出现双侧阻滞 ;结论 :硬膜外腔的结构、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后的走向等决定了置管角度对单侧脊神经根阻滞无显著影响 ,且偏侧置管增加了置入椎旁间隙 ,刺破血管 ,损伤脊神经根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使阻滞不全或失败。  相似文献   
56.
57.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经络实质尚未得到解剖学与组织学上的证实,一些学从不同角度对经络实质进行探索,提出各种假说,主要有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学说、第三平衡论、生物电场论、经络控制论等。徐氏等应用CB-HRP研究循经电针刺激穴区皮下  相似文献   
58.
本对756例患临床资料.从国际疾病分类ICD-9E编码的角度.对其外伤外部原因做了归纳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不同角度颈椎牵引配合仰卧位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及仰卧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为治疗组,与100例采取坐位直线颈椎牵引及食规手法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病例治疗时间相比较,一个疗程以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表明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及仰卧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疗程较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0.
不同类型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的静脉血管采用不同的穿刺角度。方法 介绍800例输液患者。200例采用常规法,600例采用改进法,将静脉血管分Ⅲ种类型,每一组类型为200例,分别采用三种角度穿刺。结果 采用改进法进行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成功率提高。结论 准确分辨静脉血管类型,采用适合的穿刺角度,不仅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也增加静脉血管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