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46篇
  免费   4480篇
  国内免费   4081篇
耳鼻咽喉   362篇
儿科学   1439篇
妇产科学   647篇
基础医学   5870篇
口腔科学   841篇
临床医学   14129篇
内科学   10159篇
皮肤病学   823篇
神经病学   1764篇
特种医学   17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1篇
外科学   3556篇
综合类   25841篇
预防医学   4234篇
眼科学   428篇
药学   10503篇
  104篇
中国医学   5972篇
肿瘤学   4001篇
  2024年   477篇
  2023年   1998篇
  2022年   1702篇
  2021年   2147篇
  2020年   2012篇
  2019年   2119篇
  2018年   1065篇
  2017年   1906篇
  2016年   2132篇
  2015年   2283篇
  2014年   3445篇
  2013年   3608篇
  2012年   4892篇
  2011年   5356篇
  2010年   4775篇
  2009年   4778篇
  2008年   4843篇
  2007年   4676篇
  2006年   4652篇
  2005年   5189篇
  2004年   4030篇
  2003年   3713篇
  2002年   3397篇
  2001年   3191篇
  2000年   2566篇
  1999年   2086篇
  1998年   1868篇
  1997年   1613篇
  1996年   1405篇
  1995年   1120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554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38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1-1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  相似文献   
72.
060001对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型的探讨;060002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评估;060003网织红细胞多参数在肝硬化中的变化及意义;060005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ˉ和CD59ˉ细胞检测结果及其意义;060006联合试验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输血安全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许多输血机构都在探索并实施加强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近十年来已有许多关于血液中白细胞引起不同输血反应的报道,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感染等。这些异体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对受血者有很大的危害。同时,白细胞还是嗜白细胞病毒的载体,输血可能导致这些病毒经血传播及潜伏病毒的激活。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在防止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界称之为“去白细胞输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AT),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血小板对一磷酸腺苷(ADP)敏感性增加,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也可从氯吡格雷获益。然而氯吡格雷在患者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但临床上仍不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发生,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能被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亦称氯吡格雷无反应(nonresponse)、氯吡格雷低反应(10wresponse)等。为规范术语,避免混淆,建议统一使用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周围血CD4^+CD45RO^+T细胞表达IL4及IL-13的情况及CTLA4-Ⅰg对其影响。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CD4^+CD45RO^+T细胞产生IL-4和IL-13的水平及CTLA4-Ⅰg对其影响。结果 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CD4^+CD45RO^+T细胞分泌IL4、IL-13增多,IL-13增多较IL-4更为明显(P〈0.01),CTLA4-Ⅰg可有效抑制老年哮喘病人CD4^+CD45RO^+T细胞分泌IL-4和IL-13(P〈0.01)。结论 CD4^+CD45RO^+T细胞产生的IL-4和IL-13在老年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TLA4-Ⅰg可有效抑制IL-4和IL-13的分泌。  相似文献   
77.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8.
患者男性,39岁。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图1中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振幅绝对均齐的锯齿状F波,F-F间无等电位线,频率为320次/分,QRS波呈室上性,房室传导比例为2:1。测量发现F-R问期不固定,有长短两种表现:长者0.20s,出现长R-R 0.44s,心室为136次/分。短者0.16s,出现短R-R 0.40s,心室率为150次/分,两者交替出现,十分有规律。另外,亦可见F-R间期延长,QRS波电压变小。F_R间期缩短,QRS波电压变大。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AF)呈2:1房室传导合并B型房室文氏阻滞致F-R及R-R间距长短交替及QRS波电交替。  相似文献   
79.
80.
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常因凝血机能障碍易在分娩过程中引起大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故产科医师多倾向于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1],此时对麻醉医师是严峻的挑战。如何既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又能有效地减轻麻醉医师的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观察回顾分析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