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46篇
  免费   4480篇
  国内免费   4081篇
耳鼻咽喉   362篇
儿科学   1439篇
妇产科学   647篇
基础医学   5870篇
口腔科学   841篇
临床医学   14129篇
内科学   10159篇
皮肤病学   823篇
神经病学   1764篇
特种医学   17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1篇
外科学   3556篇
综合类   25841篇
预防医学   4234篇
眼科学   428篇
药学   10503篇
  104篇
中国医学   5972篇
肿瘤学   4001篇
  2024年   477篇
  2023年   1998篇
  2022年   1702篇
  2021年   2147篇
  2020年   2012篇
  2019年   2119篇
  2018年   1065篇
  2017年   1906篇
  2016年   2132篇
  2015年   2283篇
  2014年   3445篇
  2013年   3608篇
  2012年   4892篇
  2011年   5356篇
  2010年   4775篇
  2009年   4778篇
  2008年   4843篇
  2007年   4676篇
  2006年   4652篇
  2005年   5189篇
  2004年   4030篇
  2003年   3713篇
  2002年   3397篇
  2001年   3191篇
  2000年   2566篇
  1999年   2086篇
  1998年   1868篇
  1997年   1613篇
  1996年   1405篇
  1995年   1120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554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38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脑梗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水平及一般生化资料;按照脑梗死病灶大小、NIHSS评分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高于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并与脑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5.
<正>关节软骨退变常发生在关节创伤或关节老化时,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是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骨性关节炎~[1-3]。骨性关节炎可导致患者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防治关节软骨退变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研究常集中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骨折、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等组织工程治疗方案,但因关节软骨退变机制复杂,其治疗效果尚存争议~[4-5]。此外,组织工程技术费用较高,风险较大也使得大量患者望而却步。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空白组8只,其余大鼠均为造模组。采用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构建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混悬液0.42 g/kg)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予化浊清解愈溃煎中药混悬液,剂量分别为22、11、5.5 g/(kg·d),每日灌胃1次,疗程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MAPK的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TNF-α、IL-4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L-4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p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改善明显,血清中TNF-α含量下降,IL-4含量明显升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化浊清解愈溃煎高、中剂量可改善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并通过调节血清中IL-4含量,下调TNF-α表达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结肠黏膜和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人体膝关节半月板体部及后根部损伤类型的研究,探讨关节镜下缝合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价值,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因半月板体部及后根部损伤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二组:其中关节镜下缝合联合关节腔内注射prp47例设置为prp组,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47例设置为缝合组。二组均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利用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KDC2000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12个月,PRP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总评分(94.04±7.55)分高于缝合组(89.17±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AS术后评分PRP组(1.00±0.00)分与缝合组(1.55±0.50)分相比,PRP组显著改善(P <0.05)。IKDC2000评分PRP组随访时(86.89±1.78)分与缝合组(85.26±1.6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 更多  相似文献   
59.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6):434-434,437
6.1.3抗血小板药物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疾病(CVD)史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75~162mg/d)应作为二级预防策略。(A)★对于下列患者,阿司匹林治疗(75~162mg/d)应作为一级预防策略:☆伴有CVD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年龄>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脂代谢紊乱或蛋白尿)者。(A)☆伴有CVD危险因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年龄>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脂代谢紊乱或蛋白尿)者。(C)★对于年龄为30~40岁,尤其是伴有其他CVD危险因素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治疗。(E)★对年龄<21岁的患者不推…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观察4周模拟海拔3000米高住高练低训(HiHiLo)过程中红细胞CD35数量及红细胞C3bRR、ICR的变化,探讨HiHiLo对机体红细胞CD35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6名足球专项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高住高练低训)和对照组(低住低训)。实验组每晚入住低氧房(O2浓度14.2%,相当于海拔3000米高度)10小时,每周2次低氧房内72%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对照组每周2次正常条件下80%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两组每周同时进行3次由同一教练执导的专项训练。实验期共4周。分别于实验前、入住低氧房10小时、实验2周末、3周末和4周末清晨抽取受试者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D35几何平均荧光强度,采用红细胞免疫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实验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D35数量较实验前分别下降了4.9%和10.5%(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较实验前分别下降了16.7%和24.9%(P<0.01),红细胞IC花环率较实验前分别升高了29.9%(P<0.05)和32.4%。结果表明:(1)HiHiLo对人体红细胞CD35数量的影响不如对红细胞CD35活性的影响明显;(2)HiHiLo影响RBC-C3bRR和RBC-ICR较低住低训更明显,HiHiLo3周后实验组运动员出现临床上的继发性免疫低下现象,4周末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