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茶色素防癌作用研究——体外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文明  韩驰 《卫生研究》2002,31(4):314-315
用一组体外短期检测试验 ,检验茶色素在肿瘤的起动、促进、增殖阶段的作用 :选用基因正向突变和周期阻断法微核实验作为启动阶段指标 ,选用代谢协作和小鼠耳炎性水肿实验作为促癌阶段指标 ,选用Hela细胞存活率和软琼脂生长及小鼠S180实体瘤实验 ,检测对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茶色素在肿瘤发生的启动、促进和增殖各阶段均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放疗及化疗均为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已多有报导.如何在治疗期间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及转移,正渐为人们重视.为此1996年10月~1997年4月,我们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茶色素胶囊结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对比研究,观察茶色素对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免疫功能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卡氏评分60分以上,能接受放、化疗的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50.1岁),男性61例,女性39例.其中食管癌26例、肺癌9例、肝癌2例、胃癌10例、乳腺癌28例、其他肿瘤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肿瘤病种及分期基本相似.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各放疗21例,化疗39例.放、化疗剂量及方法均按常规进行.治疗组同时加用茶色素胶囊(中外合资江西绿色制药  相似文献   
33.
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晓春 《深圳医学》1999,12(3):13-14
目的 观察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9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茶色素125mg/次,每日3次,疗程3个月,自身对照。结果 茶色素有降低血脂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的有效率为53.1%,降低甘油三酯(TG)的总有效率为65.5%,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有效率为64.5%,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的有效率为58.3%。免疫学指标显示:茶色素具有明显提高全T细胞  相似文献   
34.
茶色素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丽萍 《临床荟萃》2000,15(7):320-320
茶色素 (Tea Pigment,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 ,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 ,经化学结构的转化而形成的水溶性色素 [1 ] ,茶叶以及茶叶中的某些提取物 (茶多酚、儿茶素 ) ,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凝、促纤溶、改善血小板功能等作用 [2 ]。通过对茶色素的体内外试验 ,对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观察 ,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对照 ,发现茶色素与阿司匹林相似 ,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患者的防治。1 对象和方法1.1 体外试验 选 43例患者 ,其中男 2 2例 ,女 2 1例 ,年龄 45~ 80岁 ,其中冠心病 2 0例 ,肺心病…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茶色素的调脂作用。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茶色素0.25,3次/d,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其副作用。结果 8周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总有效率86.7%。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副作用轻微。结论 茶色素调脂作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37.
茶色素(心脑健)对高脂血症动物血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色素(心脑健)对高脂食物喂饲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高剂量茶色素能显著降低高脂鹌鹑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同时又能显著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能减轻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形成,以及减轻高脂动物的体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茶色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采用催促戒断治疗实验测定小鼠跳跃反应次数。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皮质内NE、DA、5-H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质内β-EP含量。结果:茶色素12.5,25,50,100 mg.kg-1组均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下丘脑中NE和DA的含量。降低吗啡依赖小鼠大脑皮质内β-EP含量。但对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皮质内的5-HT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茶色素能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其机制可能与茶色素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下丘脑中NE和DA及大脑皮质β-E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探讨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为乌龙茶成分进一步开发提供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浓度为25、50、100和200 mg/L的茶叶浸出液、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作用24h后,用水溶性四唑盐(WST-1)检测肝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进行干预后,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均被抑制,各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茶汤100 mg/L组和200 mg/L组、茶多酚各组和茶色素各组、茶多糖和茶氨酸50mg/L、100 mg/L和200 mg/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茶多酚25 mg/L组、茶色素25 mg/L组与茶汤25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58±0.0025)、(0.1913±0.0013)比(0.2005±0.0013),均P<0.05];茶多酚50mg/L组、茶色素50mg/L组、茶多糖50 mg/L组、茶氨酸50 mg/L组与茶汤5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545±0.0041)、(0.1655±0.0039)、(0.1595±0.0019)、(0.1728 ±0.0040)比(0.1970 ±0.0078),均P<0.05];茶多酚100 mg/L组(0.1370±0.0016)与茶汤100 mg/L组(0.1600 ±0.0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茶色素治疗微循环障碍者,结果评价按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 计算,并经统计学处理,测定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结果显 示,甲襞微循环障碍者应用茶色素治疗后,在血骨形态,血液流态及管周指标等方 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