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30篇
  免费   6189篇
  国内免费   2632篇
耳鼻咽喉   396篇
儿科学   2842篇
妇产科学   1186篇
基础医学   4424篇
口腔科学   839篇
临床医学   30385篇
内科学   13814篇
皮肤病学   1719篇
神经病学   1019篇
特种医学   33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5篇
外科学   7532篇
综合类   51626篇
预防医学   36343篇
眼科学   578篇
药学   25968篇
  236篇
中国医学   9457篇
肿瘤学   1591篇
  2024年   854篇
  2023年   3095篇
  2022年   2505篇
  2021年   3605篇
  2020年   4286篇
  2019年   4280篇
  2018年   2048篇
  2017年   4497篇
  2016年   3986篇
  2015年   5601篇
  2014年   9908篇
  2013年   9360篇
  2012年   11395篇
  2011年   11864篇
  2010年   11118篇
  2009年   10505篇
  2008年   11901篇
  2007年   11070篇
  2006年   10067篇
  2005年   10339篇
  2004年   8299篇
  2003年   7735篇
  2002年   6284篇
  2001年   5428篇
  2000年   4261篇
  1999年   3335篇
  1998年   2945篇
  1997年   2874篇
  1996年   2320篇
  1995年   1918篇
  1994年   1425篇
  1993年   1065篇
  1992年   828篇
  1991年   767篇
  1990年   631篇
  1989年   685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切口感染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7例肛周脓肿切排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感染部位标本的培养和鉴定,研究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运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病原学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30株,占76.92%,革兰阳性菌9株,占23.0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以及住院时间长相关,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依然严峻,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防控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对策,是防止COVID-19疫情在医院蔓延的重要举措。方法针对COVID-19感染防控的难点,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医院防控实践,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文从医院应急防控组织体系的建立、筛查流程的制定、医护防护用品分配、发热患者的处置、应急处置流程的制定、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六个方面遇到的防控难点与解决对策进行解析。结论面对COVID-19疫情感染防控,各医院应尽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原有的感控工作,并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点,集中资源开展科学、规范、有序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肺外器官感染损害较大,而维生素D与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外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0-3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出现肺外器官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对照组6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损害部位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为(41.27±5.36)ng/mL,低于对照组的(64.38±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5,P<0.001。患儿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2±4.26)、(41.12±4.36)、(42.77±5.36)、(41.55±4.58)、(42.64±5.17)和(44.18±4.58)ng/mL,其中心血管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低,泌尿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高,F=2.649,P=0.02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受损器官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59例和MP感染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 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升高及肺功能指标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TNF-α、Ig E、IL-4升高程度,降低肺功能,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经鼻吸痰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呼吸幅度、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幅度、心率情况、指末氧饱和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7.
张莹莹  王才智 《安徽医药》2016,37(5):550-55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70例为早破组,同期无胎膜早破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破组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母体发生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的诱因,积极筛查及治疗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蒌贝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以数字标注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加味麻杏蒌贝汤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组间未治疗时咳嗽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观察组比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麻杏蒌贝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能够缓解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保证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评价胎膜早破后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与残余羊水量之间的联系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0例胎膜早破孕妇病例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实验指数将其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各200例,比较三组孕妇分娩方式。结果甲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阴道助产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剖宫产率低于乙组,高于丙组,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量的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会使孕妇出现宫内感染情况,发生新生儿窒息风险,应对孕妇羊水进行密切监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分娩,确保母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