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60篇
  免费   2346篇
  国内免费   2352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2371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8837篇
内科学   4321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667篇
特种医学   2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813篇
综合类   18231篇
预防医学   3115篇
眼科学   573篇
药学   7252篇
  181篇
中国医学   6987篇
肿瘤学   634篇
  2024年   441篇
  2023年   1592篇
  2022年   1347篇
  2021年   1766篇
  2020年   1783篇
  2019年   1848篇
  2018年   816篇
  2017年   1525篇
  2016年   1748篇
  2015年   2040篇
  2014年   3395篇
  2013年   3356篇
  2012年   4029篇
  2011年   4199篇
  2010年   3845篇
  2009年   3800篇
  2008年   3932篇
  2007年   3680篇
  2006年   3367篇
  2005年   3459篇
  2004年   2740篇
  2003年   2503篇
  2002年   1995篇
  2001年   1590篇
  2000年   1244篇
  1999年   1137篇
  1998年   1046篇
  1997年   890篇
  1996年   706篇
  1995年   597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退变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17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峡部裂性滑脱85例(峡部裂组)、退变性滑脱85例(退变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采用Meyerding分级标准评估腰椎滑脱程度;在腰椎MRI上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Modic改变分级标准评估终板退变程度,采用Weishaupt分级标准评估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终板Modic改变分级及关节突关节Weishaupt分级。结果:(1)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峡部裂组腰椎滑脱MeyerdingⅠ度32例、Ⅱ度48例、Ⅲ度5例,退变组腰椎滑脱MeyerdingⅠ度59例、Ⅱ度26例;峡部裂组腰椎滑脱程度较退变组更严重(Z=-4.323,P=0.000)。(2)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峡部裂组椎间盘PfirrmannⅢ级43例、Ⅳ级34例、Ⅴ级8例,退变组椎间盘PfirrmannⅢ级33例、Ⅳ级47例、Ⅴ级5例;2组患者椎间盘退...  相似文献   
992.
刘伟  刘勇  张文彬 《中医正骨》2023,(10):78-80
<正>患者,女,65岁,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10 d”于2022年8月5日至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患者有8年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腰部活动稍受限,L4~L5棘突间右侧压痛,右侧臀中部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皮肤感觉正常。胸腰椎MRI显示L45椎间盘突出,骶管囊肿[图1(1)]。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入院后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腰痹逐瘀止痛汤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痹逐瘀止痛汤和调脊通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OD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腰椎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55~81岁(67.8±6.3岁);随访时间13~39个月(25.9±7.6个月)。在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C7铅垂线-骶骨中垂线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脊柱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GAP评分(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score)、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记录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480min(327.4±85.4min),出血量50~1100ml(504.7±275.1ml),融合节段3~8个(3.8±1.2个)。1例患者术后左侧大腿外侧腹股沟区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后20d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中发生椎体终板骨折,调整融合器置入路径避开骨折部位,同时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随访未发现融合器进一步沉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侧凸Cobb角、C7PL-CSVL、TK、TLK、LL、LDI、GT、GAP评分、PT、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均获得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腰部VAS和下肢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症状,同时矫正脊柱三维畸形、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腰椎过伸位MRI检查,研究腰椎过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纳入26例腰椎管狭窄进行腰椎中立位和过伸位MRI扫描,男11例,女15例;年龄43~85(64.00±10.37)岁。由于6例患者在过伸位下诱发并加重了腰腿痛症状,无法采集到合格的MRI数据,最终完成检查共采集到20例患者的合格数据,采用Mimics 21.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相关诊断参数,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评价过伸位下腰椎管的狭窄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结果:腰椎管矢径及横截面积不随体位发生明显变化;硬膜囊矢径、盘黄间隙在过伸位时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I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L5椎体次全切术后置入新型自稳定人工椎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腰骶段脊柱结核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骶段CT薄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构建腰骶段(L3-S1)脊柱生理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将L5椎体及邻近椎间盘切除后,分别置入新型自稳定人工椎体和钛笼联合侧前方钉棒固定,构建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有限元模型。对所有模型的S1椎体下表面进行全部自由度约束,在L3椎体上表面给予400N的轴向载荷模拟生理压缩,然后再在L3椎体上表面施加8Nm的弯矩载荷,模拟腰椎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扭转六种运动,统计分析在不同运动方向上三组模型L4~S1的活动度及L4下终板和S1上终板的最大Von mise应力。结果: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L4~S1在前屈、背伸、侧弯、扭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0.38°~0.56°与0.53°~1.41°,较生理组(4.48°~10.12°)同部位活动动度明显减小。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L4下终板与S1上终板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向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较生理组均明显增大,新型假体组在上述方向上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较钛笼组明显减小。结论:自稳定人工椎体可以较好地重建手术部位的即刻稳定性,有效降低手术部位邻近终板的局部应力,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假体的下沉率,但其长期稳定性、抗疲劳性等力学性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分析O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置钉在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我院接受U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80岁(58.9±12.8岁)。根据术中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导航设备的不同分为O臂组(27例)和C臂组(23例)。O臂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3~80岁(58.8±14.3岁);C臂组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7~76岁(59.0±10.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周内通过GertzbeinRobbins(G-R)分级评估置钉准确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3个月通过改良Macnab疗效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翻修率情况。结果:O臂组手术时间为196.0±37.5min,C臂组为260.9±6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出血量为108.1±149.6ml,C臂组为106.5±108.0ml;O臂组术后住院天数为5.3±1.7d,C臂组为5.2±1.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O臂组置钉GertzbeinRobbins(G-R)分级优于C臂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O臂组与C臂组Macnab疗效指标优良率分别为93%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4%(2/27)与C臂组为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保守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两组均无翻修病例。结论:与C型臂X线机相比,O型臂X线机引导可以提高UBE-TLIF经皮置钉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辅助置钉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先天性拇指远节尺偏畸形,即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并评价中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们共收治28例43拇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患儿,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两类: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两种病理解剖类型经MRI和术中探查进一步确认。三节拇指通过切除Delta指骨、紧缩桡侧副韧带和克氏针固定治疗,骨骺畸形则对三角形或楔形骨骺行骨骺内截骨和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5-91个月,平均47个月,23拇(53.5%)为Delta三节拇指,手术年龄平均16个月,指间关节尺偏角度从(40.3±9.7)。下降到(2.3±5.1)°(P=0.008);20拇(46.5%)为远节指骨骨肪畸形,手术年龄平均33个月,尺偏角度从(33.4±9.6)°下降到(5.4±8.5)°(P=0.019)。日本手外科协会(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JSSH)评分:优29拇,良13拇,中1拇。结论Delta三节拇指和指骨骨骺畸形是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的两种病理解剖类型,分别行Delta指骨切除或骨骺内截骨术,能显著矫正拇指尺偏,术后关节稳定,功能良好。为避免畸形骨骺被当作多余指骨误切而导致生长紊乱,须明确骨骺畸形不属于三节拇指,年幼儿分型不明时应推迟手术直至明确分型。  相似文献   
1000.
彭宏 《颈腰痛杂志》2021,42(1):94-96,111
目的 基于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探讨植骨融合后取出椎弓根螺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8年3月行后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长节段内固定+短节段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其中45例待植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钉棒,作为观察组;另按照1:1的匹配比例纳入45例植骨融合后未取出内固定钉棒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观察组患者内植物取出时、取出后1年和2年时,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同时对比节段活动度、后凸Cobb角和脊柱矢状轴(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内植物取出时间平均为(18.3±17.6)个月;据此,对照组以内固定术后18个月作为观察组的"内植物取出时"相对应观察截点.观察组患者内植物取出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取出后1、2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内植物取出后1、2年时,观察组患者节段间活动度均显著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内植物取出后,并未造成侧凸Cobb角和SVA值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植骨融合成功后,取出椎弓根钉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背痛和功能障碍,这可能与节段间活动度有所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