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922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811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56例腭裂患儿和50例正常儿童的中耳功能进行对比评价。年龄5~14岁。均进行耳科常规及声阻抗检查,发现腭裂患儿中耳静态压力与声顺值,声镫骨肌反射引出率都低于正常儿童。其咽鼓管功能不良,调节中耳压力的能力差,通过吞咽来主动开放咽鼓管的功能受限,故腭裂患儿的合理治疗需要多科医生的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介绍颊脂垫瓣移转的应用原理及用以腭裂修复的实践。方法将颊脂垫瓣移植于硬腭裂隙的口腔侧创面,或充填于腭部的口腔与鼻腔侧组织瓣之间,尤其是硬软腭交界处。颊脂垫不需用皮片覆盖,可以自行上皮化。结果共治疗腭裂6例,术后颊脂垫完全成活,无腭瘘形成,无颊间隙感染发生。2周后,颊脂垫自行上皮化。结论颊脂垫血供丰富,易于成活,可为Ⅱ期愈合的创面提供肉芽组织再生床,改善软硬组织血供,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使通过常规的手术方法不能或难以修复的大的裂隙或缺损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993.
我院于1982年10月~1997年10月在气管内麻醉下对14岁以下儿童施行腭裂修复术共30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0例中男234例,女66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4岁。4~5岁36例,6~14岁264例。腭裂Ⅰ°22例,Ⅱ°150例,Ⅲ°128例。手术时间最长4小  相似文献   
994.
患者,女,18岁,体重45kg,身高156cm。术前诊断先天性腭裂。否认呼吸困难、肺结核、哮喘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病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BP14/8kPa,HR80次/分,SpO299%。临床心肺功能正常。ECG、胸片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术前访视其颈部及下颌外形、颈前屈及后仰度  相似文献   
995.
犬咽后壁瓣术后并发症及瓣外观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瓣外观形态的改变及对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因后壁瓣手术,观察其临床症状。每组再随机分为5亚组,分别于术后即刻、3、7、30、90天处死,将瓣取下后观察其外观形态的变化。结果 上蒂型咽后壁术后早期瘀血水肿,上呼吸道阻塞,鼾声明显,以术后2-3天时最严重,以后逐渐改善,2周后可消失,远期瓣体未见明显萎缩。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轻度水肿,上呼吸道阻塞不明显,瓣尖至瓣中部黏膜血坏死,逐渐为口腔黏膜取代,远期瓣体未见明显萎缩。结论 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瓣瘀血水肿,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瓣尖缺血坏死,上、下蒂型咽后壁瓣远期都无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996.
颊脂垫瓣移转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颊脂垫瓣移转的应用原理及用以腭裂修复的实践。方法 将颊脂垫瓣移植于硬腭裂隙的口腔侧创面,或充填于腭部的口腔与鼻腔侧组织瓣之间,尤其是硬软腭交界处。颊脂垫不需用皮片覆盖,可以自行上皮化。结果 共治疗腭裂6例,术后颊脂垫完全成活,无腭瘘形成,无颊间隙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97.
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腭裂术后复裂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结果术后感染因素引起的复裂患者占54.5%,张力增加的占27.3%,饮食不当的占9.1%,营养不良的占9.1%。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腭裂术后复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恢复单侧完全性腭裂腭部正常解剖形态与功能,获得良好语音的方法.方法将90例单侧完全性腭裂按年龄段分为A、B、C 3组,手术均采用改良兰氏法,为避免口鼻瘘的发生,改进了剖开裂缘,并对3组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3组病例术后均恢复了正常解剖形态,术后语音评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接受手术者发音效果好.结论腭裂修复术应尽早实施,尽早为良好的语音发育创造正常的解剖生理环境,以达到良好的语音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告了21例未修复腭裂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耳镜检查结果。50%受试耳的听觉阈略高于正常组;波Ⅰ的潜伏期显著地长于正常组;各波的波间间隔与正常组相应的波间间隔无显著差异;腭裂类型与波Ⅰ潜伏期的持续时间以及听觉阈未见明显关系。提示腭裂病人的听觉功能障碍为传导性耳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腭裂病人听觉功能的检查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牵张技术修复犬硬腭骨缺损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新骨形成的结构特点 ,研究新骨形成的连续过程及规律。方法 实验组动物 5只建立人工腭裂模型后使用牵张成骨技术 ,以每次 0 .3mm ,每日 2次的速率牵张关闭裂隙 ,裂隙关闭后每隔 14d以 2 5mg/kg体重为动物肌肉注射四环素 ,分别在裂隙关闭后 2周处死动物 1只 ,6周、10周各处死动物 2只 ,取牵张区新骨组织 ,进行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结果 牵张保持期第 2周 ,牵张区为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其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 ,在骨切开边缘区域可见散在荧光带。 6周时 ,牵张区成骨活跃 ,出现沿牵张方向排列的新生骨小梁 ,其间仍可见钙化度低的类骨基质 ,并出现沿骨小梁排列的强荧光带。 10周 ,逐渐成熟的新骨呈现较粗壮的骨小梁 ,钙盐沉积 ,钙化程度高 ,可见较成熟的哈佛氏系统 ,此时因骨改建活跃 ,荧光沉积呈现不连续的线段状。结论 新骨形成是沿牵张方向的膜内成骨方式完成的 ,不同时期新骨的钙化程度及骨改建活跃程度不同 ,新骨组织最终改建成熟而完成硬腭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