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15篇
  免费   3668篇
  国内免费   1621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74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798篇
内科学   3824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4093篇
特种医学   8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857篇
综合类   15549篇
预防医学   4377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088篇
  160篇
中国医学   913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778篇
  2023年   2554篇
  2022年   1992篇
  2021年   2582篇
  2020年   2434篇
  2019年   2481篇
  2018年   1029篇
  2017年   1980篇
  2016年   1993篇
  2015年   2156篇
  2014年   3742篇
  2013年   3366篇
  2012年   4087篇
  2011年   3891篇
  2010年   3462篇
  2009年   3089篇
  2008年   3149篇
  2007年   2810篇
  2006年   2395篇
  2005年   2412篇
  2004年   2095篇
  2003年   1816篇
  2002年   1459篇
  2001年   1198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脑卒中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21例)。同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进展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87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7、14天采集上述患者肘静脉血检测IL-6和hs-CRP水平。选取同期于本院查体健康者48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血液检测IL-6和hs-CRP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14天,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非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进展组患者IL-6和hs-CRP水平随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于入院后第7天达到峰值。在不同时间点,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 IL-6和hs-CRP可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预测脑卒中进展,可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对于卒中症状及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180例2012-12—2013-09在成都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调查前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此调查的目的,并由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对于卒中症状的认识和急救意识均较女性强,年龄大的人群对于卒中的症状认识不够充分,且不能在出现卒中症状时及时拨打救助电话,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对于患者对卒中症状的认知和急救意识均有显著影响(P0.05)。家庭收入高及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认知全面,且急救意识强。结论根据在此地区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卒中患者对于卒中症状了解不够全面和急救意识不强,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加强普及,减少卒中发病率,出现卒中症状时可以及时救助,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贴敷疗法对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合并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穴位疗法及穴位中药敷贴法。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为73. 33%,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3 d、5 d、7 d后的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 67±0. 76)分、(1. 53±0. 51)分、(0. 40±0. 49)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1);研究组不良作用发生率为3. 33%,低于对照组2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贴方案操作简便,疗效快,副作用小,经济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可显著改善中风后患者的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状况,总结相关因素。结果本文选择的150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感染患者42例,占28.00%;患者感染的发生因患者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经过深度检验得出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为23例,泌尿系统感染12例,胃肠道感染7例,所有感染病例当中存在真菌感染患者5例,占11.90%;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存在提高。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院内感染,感染病情的诱因较多,应针对实际状况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金菊利咽饮在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5)给予金菊利咽饮护理,对照组(n=45)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好转率和口腔唾液pH值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好转率86.67%vs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唾液pH值≤6.6、≥7.2比例6.67%、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17.78%,口腔唾液pH值6.6~7.1比例91.11%明显大于对照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菊利咽饮可有效去除口腔异味,平衡口腔唾液pH值,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164-166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68例,分别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和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感染、套囊脱落等并发症状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前后血压、血氧饱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进行循证下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提升通气效果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6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68-27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辅助治疗。经过3个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运动功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自理能力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