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5篇
  免费   1152篇
  国内免费   188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09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100篇
内科学   6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6篇
特种医学   15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750篇
综合类   6521篇
预防医学   123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110篇
  54篇
中国医学   1896篇
肿瘤学   453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609篇
  2013年   1526篇
  2012年   1873篇
  2011年   2112篇
  2010年   1799篇
  2009年   1642篇
  2008年   1740篇
  2007年   1573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350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并发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80年代Cotrel—Dubousset报道脊柱侧凸三维矫形以来,矫治效果比以往的Harrington、Luque时代有了显著提高。国内自1997年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量不断积累,但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针对2个脊柱外科中心2000年2月~2005年12月间共收治的589例AI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扫描价值.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88年至2001年骨科7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均摄取普通X线片,然后依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部位作CT扫描,采用估算法重建图像,应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矢状面重组.结果:70例受检者中受损椎体87个,C5损伤1例,T12~L1损伤1例,L1~2损伤1例,其他均为单椎体损伤.按Denis[1]三柱理论,63例病例为爆裂骨折,累及二柱和二柱以上,7例为椎体单纯压缩型骨折,1例伴有严重的脱位.结论:CT在显示椎体骨折尤其是脊柱后结构损伤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判定脊柱稳定程度及损伤有否手术指征帮助最大.当X线摄片之后考虑为爆裂性骨折时,应抓紧作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93.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侧凸矫治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侧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根钩及部分应用椎弓根螺钉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常压和控制性降压脊髓牵拉损伤组。观察常压及控制性降压水平下相同程度牵拉损伤后脊髓血流(SCBF)、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NMEP)改变的差异。结果 外周血有创动脉压(MABP)平均下降幅度为40.5%。经SSP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牵拉水平下,常压组及低压组的SCBF(%)、SEP波幅(Asep)(%)及NMEP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5.
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误诊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脊柱骨折为常见病,若临床经验不足,常易误诊。自2000—2007年,我院共收住24例误诊患者,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29例患者接受116枚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手术治疗,T10-T1250枚胸椎弓根钉,L1-L3 66枚腰椎弓根钉。术中记录椎弓根钉植入所需时间及C-臂透视工作次数,椎弓根钉植入完成后,即行C-臂正侧位摄片并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根据椎弓根钉与椎弓根皮质问关系分为四级:A=在椎弓根内;B=突破皮质,〈2mm;C=突破皮质,2-4mm;C=突破皮质,〉4mm。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1枚(87.07%);B级10枚(8.62%);C级2枚(1.72%);D级3枚(2.59%)。1枚椎弓根钉植入平均所需时间:2.73±0.64min(1.15~4.02min)。下胸椎9枚(7.75%)胸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上腰椎6枚(5.17%)腰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且临床观察未发现与椎弓根钉突破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植入的椎弓根钉C-臂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吻合比较,进钉点均差2.6mm(最大3.1mm),角度均差3.3°(最大5.4°)。结论计算机影像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提供二维、多平面实时显示,保证了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自制脊柱撑开复位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6个椎体,先手法整复结合脊柱牵引复位器复位,再经椎弓根向椎体注入骨水泥,并分析疗效.[结果]VAS由术前的8.6±0.8分降至1.7±0.5分,P<0.05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压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凸角度恢复率在71.8%.经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骨水泥渗漏.采用WHO标准[2],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MR(轻微有效),NR(无效).36例CR,4例PR,CR+PR为95.24%.[结论]手法复位加脊柱撑开复位器是一种无骨水泥渗漏,能迅速止痛和恢复椎体高度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8.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围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导致脊椎损伤疾患以外的多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本文将对眩晕和腰痛从中医的病因病理、与经络的关系、治疗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利用褥疮周围组织设计推进皮瓣,对皮瓣进行术中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较大面积Ⅲ度褥疮,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推进皮瓣加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14例骶尾部Ⅲ度褥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6~56岁.深达骶骨者10例,合并骶骨感染2例.褥疮范围11 cm×8 cm~15 cm × 10 cm,褥疮发生时间2个月~6年.5例曾行1~3次手术后复发.取患者单侧或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腰背部肌皮瓣作为推进皮瓣,切取范围11 cm×11 cm~18 cm×16 cm.结果 14例患者推进皮瓣均一次性修复褥疮创面,术后15~20 d拆线.13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换药2周后愈合.患者获随访6~72个月.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浙江丽水,323000)通讯作者何登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褥疮修复,E-mailhedw120@163.com褥疮无复发,原褥疮处皮肤丰满,弹性较好,局部抗磨抗压能力较强.结论推进皮瓣结合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骶尾部较大褥疮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
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较一般典型的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重,同时伴有明显旋转侧弯畸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矫形鞋治疗77例DLS患者,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中,男29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5岁(45~76岁)。病程平均6个月(2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及下肢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腰脊柱侧弯,站立、行走疼痛明显,其中48例(82.3%)需要药物控制疼痛,间歇性跛行者26例(33.8%),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