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2篇
  免费   1182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860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3014篇
内科学   375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9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37篇
综合类   7797篇
预防医学   226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785篇
  103篇
中国医学   2478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86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1085篇
  2020年   1171篇
  2019年   953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704篇
  2016年   845篇
  2015年   928篇
  2014年   1576篇
  2013年   1482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1757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1241篇
  2006年   1088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分析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感染骨端清创、重建延长器外固定架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 1例出现钉道感染,7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截骨端骨延长3.5~8.5 cm,平均4.5 cm,无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可以一次性解决骨端感染、消灭皮肤缺损,且骨折断端不需要植骨即可达到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简便有效、安全,该入路是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胫骨远端骨折行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行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5例均获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5~98分,平均85.7分。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对局部软组织血供破坏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下闭合截骨与Ilizarov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Ilizarov牵伸技术治疗的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14例。结果 14例中11例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按照IKDC2000、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进行了评价,优良率为84.26%。影像学评估以胫骨近端内侧和胫骨近端后侧角度进行评价,前者从术前的65°到随访时的85°,后者从术前的76°到随访时的83°,优良率为81.82%。下肢机械力线基本接近正常。结论胫骨结节下闭合截骨与Ilizarov技术治疗膝关节OA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少,尤其适合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侧入路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平均18(6~2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Rasmussen膝关节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的骨折,对骨折的固定强度和支撑好,骨折块垂直移位最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1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0~32个月,按Rasmussen功能评分:优20例,良28例,可3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关节面可获得良好复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系统阐述胫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特点。方法结合收治的2例患者,综合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形成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结果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因复杂且少有报道,需进行大样本研究。结论围手术期的预防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诊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分别对55例志愿者110个膝关节和30例双束重建患者30个患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内侧壁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ACL自然印迹及术后双束骨道,标记、测量自然印迹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显著性差异设定P值0.05.结果 ACL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与术后双束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前内束,h对=(26.2±2.2)%,h实=(23.6±8.5)%,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906,P〈0.01);t对=(25.0±2.1)%,t实=(25.2±3.9)%,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80,P〉0.05).后外束,h对=(46.5±3.2)%,h实=(45.0±4.6)%,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608,P〉0.05);t对=(34.2±2.5)%,t实=(37.9±4.2)%,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30,P〉0.05).结论 (1) DSCT三维重建可清晰重建出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和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2) DSCT 三维重建可用于ACL解剖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评估,对改进关节镜下ACL解剖双束重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软骨定向诱导后植入比格犬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将来源于比格犬的成肌细胞培养传代至第4代,收集后以5.0×106细胞/cm3材料体积密度将细胞接种于PLGA支架中,含50 ng/ml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CDMP-2)和2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24只比格犬半月板缺损模型中,术后4、8、12周取材,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 术后4、8、12周各项检测结果显示PLGA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而成肌细胞可逐渐合成分泌新生胶原,并最终形成半月板样纤维组织,而对照各组缺损区则仅见少许纤维组织样的修复组织.结论 利用成肌细胞经体外扩增及细胞因子刺激后,以PLGA支架为载体,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复合培养后,植入关节腔内修复半月板局部缺损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基于即刻学堂和微信整合的移动学习平台在老年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科共10个病区护士128名,将入选病区从1-10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个病区,对照组5个病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职护士各6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组基于即刻学堂和微信整合的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培训。观察比较2组护士老年护理理论、操作考核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比较。结果 培训1周末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处于高水平,对照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观察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即刻学堂和微信整合的移动学习平台可提高护士老年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