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17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684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307篇
综合类   1435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7篇
  3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下空气灌肠整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3例难复性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下空气灌肠整复术.结果11例整复成功,2例改行肠切除吻合术.提出术前做好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加强饮食、皮肤、引流管等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总结7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阵发性腹痛69例,恶心呕吐54例,腹部包块48例。引起套叠主要原因是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3例)、炎性水肿(12例)。7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行钡灌肠复位。7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腹部B超、CT检查,结合腹部钡透、肠镜等辅助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确诊主要依据术中探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维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术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3.
宋瑛  张沥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0):634-634
<正> 患男,30岁。发作性右下腹痛伴便血4年,加重1周入院。4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右下腹疼痛伴暗红色血便,发作无明显规律性。发作时右下腹似可触及一拳头大包块,质软,并可闻及肠鸣,疼痛呈绞痛,不放散,持续时间10~20min不等,用手按压或转动体位包块可消失,疼痛亦可缓解,随之出现便血现象。4年来发作渐频繁,便血量亦渐增多。曾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行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全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出院。本次入院前1周患者又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时间较前延长,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  相似文献   
54.
小儿肠炎与肠套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莉  王新华 《临床医学》1997,17(1):14-14
典型的小儿肠套叠临床不难诊断。但发生在肠炎基础上的肠套叠,临床症状极不典型,往往容易误诊,延误治疗。现把我们1994年1月至1996年2月所收治的肠炎患儿中发生肠套叠的23例病历总结如下,以利同行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例患儿,男15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分布,2个月~10个月,其中2个月3例,4~6个月16例,7~10个月4例。发病季节,冬春季(头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喂养  相似文献   
55.
小肠异位胰腺并肠套叠1例周凤娟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72100主题词小肠异位;胰腺;肠套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431病例报告男,2岁.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d,呕吐频繁,为胃内容物,腹胀,门诊以高位肠硬阻收住院.查体:中度脱水貌,上腹...  相似文献   
56.
57.
58.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空气灌肠是诊断治疗肠套叠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但肠套叠时间较长的病例往往不能奏效。这部分病例通过手术观察有70%左右未见肠坏死,仍有整复可能。因此,我们对48小时以上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整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肠套叠为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之一,自空气灌肠推广以来,本病的诊断及整复率大大提高。但传统的空气灌肠压力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328例肠套叠患者试行低压力空气灌肠加手法复位整复对比观察的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8例中,男226例,女102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个月。以5~12个月的婴幼儿为多(537%,176/328)。病程最长96h,最短为2h。其中80例为对比组,沿用传统的空气灌肠压力整复;248例为实验组,应用空气灌肠加手法整复。1.2临床表现328例均有阵发性腹痛…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对肠套叠患儿肠道功能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包头市第四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经便轮状病毒检查结果分为轮状病毒感染组(RI组)20例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NI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后免疫水平,包括IgA、IgM、IgG、CD3+、CD4+、CD1q;对比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水平,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观察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情况和复套发生率;检测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第1、3 d的炎性指标水平,包括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 灌肠前RI组sIgA低于NI组,灌肠后RI组sIgA高于N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9、3.132,均P<0.05);组内比较,RI组灌肠前后sIg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1,P<0.05),NI组灌肠前后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8,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