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4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5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5 毫秒
991.
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证型,并有日渐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症-方-药”证治理论体系,对多方面、多靶点防治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风险,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进一步强化中医的诊疗优势,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国际化,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以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者22例,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结论: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的肝阳上亢型可明显改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方法:91例肝阳上亢辨证类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调查组采用中药天麻钩藤饮联合大黄甘草汤治疗,比较血压疗效标准与证候疗效标准。结果:治疗后,调查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证候组情况较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甘草汤联合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稳定和控制肝阳上亢型眩晕病人的血压状况与证候状况,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吴礼华 《中医药导报》2013,(10):116-1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恢复期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大脑中动脉梗死恢复期肝阳上亢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2%,对照组为63.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81.6%,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清眩液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长春西丁200mL,1次/d,静滴。治疗组46例清眩液离子导入,1剂/d,水煎450mL,布套浸泡煎好的清眩液两电极板置于大椎穴两侧,10~20min/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TCD、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液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怒"是正常的情志活动之一,在异常情况下会导致情志内伤,从而引发郁。怒与脏腑气血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联系,其中与肝体阴用阳功能关系最为密切。怒志刺激的外因结合易怒体质的内因形成溢脉型郁证,即颅腔气血失调所致的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型郁证。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提出"四脉定证、以脉定方"的辨脉与治郁体系,拟调神平亢汤平肝降逆、调节情志,对怒所致之溢脉型郁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8.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皆于肝有关,故宜辨证分型从肝论治。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肝风夹痰,化痰熄风,健脾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清利头目,逍遥汤;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养阴疏肝,龙胆泻肝汤;肝血亏虚,补血养肝,柔肝止眩,四物汤合归脾汤;肝阳虚馁,温阳暖肝,降逆和胃,吴茱萸汤。认识眩晕各证之间转化和兼夹证,以发展变化的动态思维具体分析,以便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切合病机,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肝阳上亢证模型下丘脑组织中硫氧还 蛋白过氧化物酶 II(thioredoxin peroxidase II,Tpx II)、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基因在平肝潜阳方药干预下的表达变化,探讨三者在平肝潜阳方药干预的作用。方法:SHR随机分为: 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10)。除正常组SD大鼠(n=10)外,其他组大鼠均灌服附子汤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 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复制模型成功后给予依那普利和平肝潜阳方药干预4周。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和血压变化, 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px II,HSP27,ANXA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 常组比较,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大鼠血压、心率和易激惹程度明显升高,而旋转耐受时间降低(P<0.01);平肝潜 阳方药和依那普利能够逆转这种改变。Tpx II和ANXA1基因和蛋白在模型组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 HSP27基因和蛋白在模型组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Tpx II和ANXA1在对照组及治疗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 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HSP27在对照组及治疗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与 治疗组比较,Tpx II和ANXA1 蛋白表达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平肝潜阳方药不仅能够明显降低血压,而且 能够改善大鼠的宏观表征,其作用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中Tpx II,ANXA1及HSP27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姚永华 《新中医》2015,47(3):25-2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肝阳上亢证型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