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5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1045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104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10篇
内科学   588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555篇
综合类   7521篇
预防医学   279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251篇
  13篇
中国医学   3304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1003篇
  2012年   1439篇
  2011年   1780篇
  2010年   1747篇
  2009年   1840篇
  2008年   2013篇
  2007年   2117篇
  2006年   1927篇
  2005年   1746篇
  2004年   1394篇
  2003年   1207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1048篇
  2000年   829篇
  1999年   913篇
  1998年   953篇
  1997年   767篇
  1996年   706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据医学空间网6月16日报道,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联合应用肝复乐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炎肝纤维化日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治疗后能使肝纤指标明显下降,肝细胞损伤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益肝汤保留灌肠治疗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造成抗痨治疗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病人容易接受、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益肝汤保留灌肠治疗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5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雪芪肝康 号方是湖北省黄石市传染病院临床治疗急性黄疸肝炎的经验方 ,临床应用 6年余 ,疗效确切。为便于临床应用湖北省黄石市传染病院肝病研究所已将此方生产为糖浆剂。笔者1 996- 0 5~ 2 0 0 1 - 0 4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及分组80例急性黄疸肝炎患者为湖北省黄石市传染病院就诊患者 ,诊断均符合 1 995年北京第 6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 。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具有可比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40例 ,其男性 2 3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8~ 55…  相似文献   
44.
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拟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26岁,平均15岁;均有发热、厌油、纳差、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肝大、肝区叩痛等。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γ-GT升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6.
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 C)、血清透明质 酸(HA)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及其他肝胆疾病中的血清学水平,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9例不同临 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N,PCⅢ,Ⅳ C,HA含量,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各肝 病组血清4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炎肝硬化组升高显著,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N,PCⅢ,Ⅳ C,HA的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7.
AIM Terminalia Catappa L. is a combretaceous plant broadly distributed o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The leaves of this plant have been used as a folk medicine for treating hepatitis in Indian, the Philippines et al.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of Terminalia Catappa L. leaves (TCCE) exerted antioxidative, anti - inflammatory and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 but the active substitutes and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the antihepatotoxic activity and the new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asiatic acid (AA), an important active component of TCCE,on acute liver injury. METHODS LPS^ D-GaIN induced-hepatic injury models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antihepatotoxic role of AA. The activitie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ere detected,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was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 of mRNA and protein of 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VDAC),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protein of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PTP) in insulted liver was analyzed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 Furthermore,  相似文献   
48.
不同类型肝炎患血清HA HPCⅢ LN IV-C水平的比较;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肝病患 110例血清甲状腺相关物质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合并晚期妊娠的观察及护理;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9.
50.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倩  王晓素 《西部中医药》2009,22(10):14-16
回顾10年来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在血清纤维化、血清肝功能、免疫学等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且缺乏特异、敏感的优化指标,综合性研究欠缺。今后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通过临床研究组织大样本科研报道,从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着手,综合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确定本病常见的症候类型及各证型的主要构成,逐步建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