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04篇
  免费   3419篇
  国内免费   2657篇
耳鼻咽喉   687篇
儿科学   672篇
妇产科学   738篇
基础医学   3201篇
口腔科学   893篇
临床医学   9018篇
内科学   3122篇
皮肤病学   407篇
神经病学   2306篇
特种医学   2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6454篇
综合类   16378篇
预防医学   3770篇
眼科学   1312篇
药学   6000篇
  91篇
中国医学   5110篇
肿瘤学   735篇
  2024年   493篇
  2023年   1833篇
  2022年   1669篇
  2021年   1744篇
  2020年   1662篇
  2019年   1582篇
  2018年   713篇
  2017年   1071篇
  2016年   1091篇
  2015年   1421篇
  2014年   2415篇
  2013年   2285篇
  2012年   3035篇
  2011年   3419篇
  2010年   3308篇
  2009年   3086篇
  2008年   3969篇
  2007年   3003篇
  2006年   2931篇
  2005年   3256篇
  2004年   2565篇
  2003年   2268篇
  2002年   1819篇
  2001年   1794篇
  2000年   1347篇
  1999年   1149篇
  1998年   1082篇
  1997年   1046篇
  1996年   1544篇
  1995年   1238篇
  1994年   1060篇
  1993年   490篇
  1992年   467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375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31.
32.
33.
34.
35.
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04例V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52,B=52)。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拉西坦治疗,B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MMS、ADL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VD智力水平、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刺激躯干肌对患者平衡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卧床期间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定时翻身,恢复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按摩手法中的按法,刺激脊柱两旁夹脊穴,摩法、擦法刺激斜方肌及背阔肌,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经 t 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按摩手法刺激可以增强患者早期本体感觉的输入,按法、摩法、擦法可以有效的增加躯干肌肌肉张力。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诊疗预后。 方法:报道我院1例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表现为渐进性加重 的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和轻度精神行为异常。颅 脑MRI-T2/Flair序列提示双侧颞叶(左侧为甚)内侧、海马异常高信号。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经激 素治疗症状有所改善。检索既往报道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患者237例,多数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最 常见是记忆障碍、癫痫(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和低钠血症,头颅MRI(特别是MRI-T2/Flair序列)显示单 侧或者双侧海马区、颞叶异常多见,早期免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有其特 有的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