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7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316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151篇
基础医学   604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9093篇
内科学   2005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676篇
特种医学   17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62篇
综合类   13201篇
预防医学   2150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5131篇
  76篇
中国医学   1434篇
肿瘤学   632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711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776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672篇
  2013年   1800篇
  2012年   2402篇
  2011年   2712篇
  2010年   2436篇
  2009年   2467篇
  2008年   2735篇
  2007年   2623篇
  2006年   2275篇
  2005年   2590篇
  2004年   2114篇
  2003年   1921篇
  2002年   1366篇
  2001年   1091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何建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868-869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内科简易手术,简便易学,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广泛用于气胸、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的引流治疗.经观察其主要并发症为皮下气肿,发生率为20%左右,轻重不一,多发生在皮下组织松弛的患者.  相似文献   
92.
内瘘动脉端不同穿刺方法对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HD)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我院开展血液透析以来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即静脉端顺穿(顺血流方向)、动脉端逆穿(逆血流方向)。理论上讲动脉端逆穿可提高血流量,减少再循环,透析效果好。但临床上发现许多采用逆穿的患者内瘘动脉瘤发生早且程度较重。笔者对新透析的一些患者采用了动脉顺穿的方法并回顾性收集了动脉逆穿的有关资料,比较2种方法在1a内透析效果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确有显著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63岁。因发现颈部肿块5个月,伴咳嗽、气促1个月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在本院行光子刀放疗及化疗一疗程出院,于2003年11月24日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10次/m in,呼吸22次/m in,血压108/66m m H g。面色苍白,端坐呼吸,左侧胸部略隆起,呼?..  相似文献   
94.
王金碧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19-819,824
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对132例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以下简称PTC)是显示肝外胆管恶性梗阻直接征象的最佳方式,本文报告30例临床资料完整,肝外胆管恶性梗阻的PTC诊断。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一年中经阴道分娩的109例产妇作了一统计,发现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将静脉输液穿刺部位选择在手背的,远比选择在前臂内侧的渗漏几率大得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对于普通患者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患者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8.
腹腔穿刺是一项常规的无菌技术,常由医生进行穿刺,护士配合医生完成。常规方法是穿刺成功后用灭菌的50mL注射器连接乳胶管进行抽吸,并记录引流量。现介绍一种简易放腹水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调查和分析干部病房实习护生静脉穿刺遭拒的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对52名干部病房实习护生148次遭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习护生静脉穿刺遭拒与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有关,与实习护生自身素质有关。结论实习护生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努力提高穿刺技术,学习并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方法,技巧等,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取得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