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952篇
  免费   15292篇
  国内免费   6819篇
耳鼻咽喉   6384篇
儿科学   1506篇
妇产科学   3111篇
基础医学   7914篇
口腔科学   2328篇
临床医学   64952篇
内科学   22062篇
皮肤病学   1191篇
神经病学   7284篇
特种医学   109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9篇
外科学   49902篇
综合类   120510篇
预防医学   26565篇
眼科学   7975篇
药学   52190篇
  721篇
中国医学   32860篇
肿瘤学   8454篇
  2024年   2147篇
  2023年   7619篇
  2022年   7487篇
  2021年   9753篇
  2020年   9934篇
  2019年   10422篇
  2018年   4675篇
  2017年   8854篇
  2016年   9742篇
  2015年   11021篇
  2014年   21523篇
  2013年   20576篇
  2012年   25528篇
  2011年   27373篇
  2010年   25642篇
  2009年   24147篇
  2008年   27957篇
  2007年   26109篇
  2006年   23310篇
  2005年   26771篇
  2004年   18787篇
  2003年   17779篇
  2002年   13176篇
  2001年   10069篇
  2000年   7271篇
  1999年   5685篇
  1998年   4749篇
  1997年   3882篇
  1996年   3395篇
  1995年   3047篇
  1994年   2297篇
  1993年   1354篇
  1992年   1185篇
  1991年   1115篇
  1990年   730篇
  1989年   793篇
  1988年   307篇
  1987年   265篇
  1986年   215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12.84%)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不同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麻醉时间、冲洗液温度、术中补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信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1500 ml、冲洗液温度<34℃是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与医师紧密配合,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分析“保健护理”的方法对我国老年人手术后的影响,了解老年人术后恢复与保健护理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更好的挖掘保健护理的方法,从而找到使老年人术后快速恢复的对策。方法:利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老年人在术后的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因素;持续性跟踪访问,60岁以上在2017年参与调查的407名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调查其是否通过保健护理的方法,进而对术后恢复产生了积极性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术后恢复情况与“保健护理”这种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此次抽样统计我们了解到,使用“保健护理”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病愈康复的时间较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老年人缩短了25%,特别是对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老年高血压此类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结论:老年人通过术后“保健护理”的方法,可成功缩短老年人术后疾病康复和心理恢复的时间,促进老年人术后痊愈,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摘要:目的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RNA表达,探索具有补肾填精壮骨之效的金刚丸治疗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通过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高剂量组、金刚丸中剂量组、金刚丸低剂量组、仙灵骨葆对照组、骨化三醇对照组。灌胃12周后,通过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镜下观察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ALP、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Mst2、Lats1、Taz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显著破坏、血清ALP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az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除金刚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骨微结构破坏均得到改善、血清ALP均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az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均以金刚丸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金刚丸可能通过下调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的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轻度焦虑多于对照组,中、重度焦虑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4.00% vs 16.00%)、尿路感染(4.00% vs 18.00%)、颅内感染(0 vs 8.00%)、颅内血肿(2.00% vs 14.00%)和术后应激性疼痛(16.00% vs 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9.13±1.14)d vs(12.44±0.89)d];[(2.15±0.66)万元 vs (3.05±0.6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TS理念能缓解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RDS早产儿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胎龄(29.03±0.58)周;出生体质量(996.91±98.52)g;病程(3.48±0.56)h;临床分级Ⅰ级58例,Ⅱ级32例;Apgar评分(6.85±1.0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5例。NIPPV组给予NIPPV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若两组治疗后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12、24 h后和治疗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NIPPV组治疗12、24 h后PaO2、OI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结束时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PS使用率(22.22%vs 44.44%)、有创通气率(17.78%vs 40.00%)、氧疗时间[(71.42±7.62)h vs(85.62±9.24)h]、有创通气时间[(46.78±5.32)h vs(55.27±6.14)h]、住院时间[(30.42±3.65)d vs(35.62±3.89)d]、并发症率(31.11%vs 53.33%)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通气功能,有利于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将18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术后切口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3h,B组术后切口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6h,C组术后常规给予沙袋加压固定10h,比较不同加压时间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加压固定6h组较3h组术后切口渗血量少,切口愈合天数缩短,加压固定6h和10h对切口愈合影响差别不明显。且术后加压固定6h组患者满意率最高(P<0.05)。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加压固定6h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s比(87±6)s,(30±9)s比(63±11)s,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0.05);患儿术后1个月Ig A、Ig G、Ig 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mg/L比(1635±407)mg/L,(8.8±1.6)g/L比(11.7±1.7)g/L,(1014±244)mg/L比(1270±379)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在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年龄对于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共16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45~60岁,61~81岁两个年龄段,观察其术后在相同护理下,年龄对于其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将年龄按≤60岁和>60岁分段,发现的61~81岁人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45~60岁的要严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在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时,我们要给予更加精致的护理以及更加严密的术后检测,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年和3年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13±1. 46 vs. 10. 39±2. 41 d),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4. 38±1. 09 vs. 11. 84±3. 25 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4. 62±54. 21 vs. 397. 57±61. 49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65. 28±33. 24 vs. 156. 39±30. 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97. 62%(41/42)、90. 48%(38/42)]均高于对照组[88. 10%(37/42)、76. 19%(3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75. 42±6. 87 vs 61. 30±4. 15分)、情感职能(81. 38±7. 15 vs. 73. 49±5. 76分)、社会功能(82. 67±5. 78 vs. 75. 42±4. 35分)、一般健康状况(79. 49±6. 17 vs.70. 31±5. 04分)、精力(84. 37±5. 45 vs. 74. 13±6. 07分)、生理职能(86. 52±6. 88 vs. 76. 93±6. 42分)、躯体疼痛(83. 46±7. 49 vs. 74. 33±5. 79分)、生理功能(70. 39±4. 31 vs. 61. 38±3. 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I期肺癌手术损伤更小、短期生存率更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