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7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5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45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86篇
内科学   486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93篇
综合类   5676篇
预防医学   142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95篇
  57篇
中国医学   2565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1305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292篇
  2009年   1244篇
  2008年   1374篇
  2007年   1399篇
  2006年   1301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850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12.
AngⅡ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后却很少有人关注AngⅡ的作用,本研究从2002年7月到2002年12月对鄂尔多斯地区29例走透患者的AngⅡ进行了检测,并随访至2006年3月,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现就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肝病时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可出现内毒素血症(ETM)[1].这说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已获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医证型客观化方面的研究虽屡见于诸多刊物,但均较零散,故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原发性肝癌三维大分割适形放疗Lyman NTCP模型的参数和探讨放射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09例患者进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其中93例患者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16例为B级。患者每星期治疗3次,每次间隔48h,(4.8±0.5)Gy/次,平均剂量(53.5±5.5)Gy。用最大拟然比方法分别得到Child-A和Child-B患者Lyman模型中的NTCP参数。结果共有17例发生放射性肝病,发生在Child-A组8例,Child-B组9例。多因数分析表明,肝硬化分级程度是与放射性肝病相关的独立因素(P=0.000)。所有患者的NTCP参数为n=1.1,m=0.35,TD_(50) (1)=38.5Gy;Child-A级为n=1.1,m=0.28,TD_(50)(1)=40.5Gy;Child-B级为n=0.7,m=0.43,TD_(50)(1)=23Gy。结论肝硬化分级是预测放射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子。Child-B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易引起放射性肝病。  相似文献   
15.
《家庭护士》2006,(6S):21-21
对于肝病治疗,国外多采用外源性的免疫物质如干扰素等药物进行免疫干预,这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肝脏带来了严重损伤。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西药较大的毒副作用,必然加重肝脏的负担,反而会损害肝脏。有的患者长期服用西药的抗病毒药物却造成肝功能越来越差、得不偿失的原因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有:抗菌素类药为19.4%(6/31),中药为19.4%(6/31),抗结核药为16.1%(5/31),抗肿瘤药为9.7%(3/31),解热镇痛药为6.5%(2/31),抗甲状腺药为6.5%(2/31),抗精神病药9.7%(3/31),其他类药为12.9%(4/31)。临床出现急性药物性肝病28例,慢性药物性肝病3例。临床表现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不同。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及护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不同种类的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共对5例终末期肝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了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2/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5年内死亡,在美国血透患者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体重指数等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ESRD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的患者反而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有学者将ESRD患者这种特殊表现称为“逆流行病学”(reverse epidemiology)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其生存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触发和(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而VEC功能障碍普遍被认为是ESRD患者的基本特点,并且参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血液透析对VEC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诱发肝细胞脂肪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型。第一型是由于从血液中进入肝内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多,或脂肪酸氧化减少,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TG)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成跟不上TG合成的速度,导致细胞内脂肪蓄积;第二型是由于载脂蛋白合成和分泌障碍,TG释放入血减缓,引起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而导致脂肪肝。继而氧应激和异常细胞因子等的作用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