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51篇
  免费   2751篇
  国内免费   989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280篇
基础医学   1038篇
口腔科学   1174篇
临床医学   5293篇
内科学   3801篇
皮肤病学   556篇
神经病学   416篇
特种医学   10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630篇
综合类   10601篇
预防医学   5986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4315篇
  86篇
中国医学   2928篇
肿瘤学   547篇
  2024年   532篇
  2023年   1964篇
  2022年   1457篇
  2021年   1706篇
  2020年   1630篇
  2019年   1437篇
  2018年   780篇
  2017年   1082篇
  2016年   1267篇
  2015年   1421篇
  2014年   2081篇
  2013年   2025篇
  2012年   2632篇
  2011年   2629篇
  2010年   2490篇
  2009年   2017篇
  2008年   2482篇
  2007年   1990篇
  2006年   1572篇
  2005年   1795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41.
梅丽  酆诗蕾 《抗感染药学》2020,17(3):423-425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90例资料,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莫西沙星组和亚胺培南联用组,每组45例;莫西沙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亚胺培南联用组患者则给予莫西沙星与亚胺培南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温、肺部湿啰音、咳嗽和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各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亚胺培南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莫西沙星组(97.78%vs 80.00%,P<0.05),临床各指标(体温、肺部湿啰音、咳嗽和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均早于莫西沙星组(P<0.05),CRP、PCT和IL-6测得值均低于莫西沙星组(P<0.05),氧合指数(OI)高于莫西沙星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莫西沙星组(8.89%vs 4.44%,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者临床症状复常,改善了机体炎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12周后观察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胃排空率及血清GAS、MTL、VI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及胃排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结论采用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能快速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功能的恢复,改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降低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ICU患者撤机后不同吸氧方式对患者再次插管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ICU内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在撤机后进行常规吸氧,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2组其他护理和治疗完全相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再插管率(6. 6%)低于对照组(19.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24 h,研究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CU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氧合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44.
该文探讨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24h动态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了解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种族差异。方法:对居住新疆和田农村≥90岁的维吾尔族长寿老人110例(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并抽样以65~70岁的当地维吾尔族老人122例(老人组)为对照,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45.
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于11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并伴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行走,并发现下肢腿部出现红色皮疹,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仍有间歇性发热,后入我院。经查T39·2℃,WBC18·4×109/L,N0·86,L0·14,HB139g/L,ESR25mm/h,ACT22  相似文献   
46.
驻穗部队老年干部高血压患病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队老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和现患因素,为进行健康教育寻求科学依据。方法对驻穗部队的中老年干部进行健康检查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查,按统一标准测量2269例老干部,另500例中年干部做对照。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3%,中年组为14.2%。老年组单纯收缩期岛血压(ISH)的患病率为20.8%,中年组为3.2%(P〈0.05)。该人群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9.6%,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36%)。对老年组收缩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收缩压与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和吸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 SBP=115.71+7.35 Xage+4.97BMI+2.01 Xhistory+0.73 Xsmoking。结论戒烟和控制体重对血压的控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47.
基于舒适护理是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的最愉快的状态,提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体现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舒适等方面。  相似文献   
48.
医学插图的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医学插图艺术创作的方法:即在依据医学科学内容的基础上,遵循美学规律,运用科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医学科学的深刻内涵,从而实现医学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目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细胞增殖指数、DNA倍性在胰腺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胰腺导管癌和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作苏木精鄄伊红(HE)染色,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Ki67阳性细胞比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核DNA倍性,计算异倍体出现率及S期比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胰腺导管癌和慢性胰腺炎都有较多的新生血管。MVD值在胰腺导管癌高、中、低分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按肿瘤直径分为≤1.5cm、1.6~2.9cm、≥3cm3组,此3组间MVD值、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DNA异倍体出现率及肿瘤周围有无浸润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肿瘤越大,MVD值、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及DNA异倍体出现率越高。结论: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伴血管生成和DNA合成增加,联合测定MVD、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DNA倍型可能为胰腺导管癌临床预后预测提供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能监测麻醉药对大脑的抑制程度。但传统脑电图体积大、干扰因素多、操作、记录、分析复杂,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analysis,BIS)由于是包含了频率,振幅位相三种特性的EEG定量指标,认为它可以反映BEG信号的全部信息。本实验在异氟醚(ISO)麻醉下,应用双频谱分析技术,监测全麻病人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并评价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