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大豆磷脂酰胆碱对幼年大鼠脊髓前角内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及大豆磷脂酰胆碱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研究室完成。选择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2组,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和对照组各11只。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给予大豆磷脂酰胆碱500mg/(kg&;#183;d),溶于50mL双蒸水灌胃,1次/d。对照组大鼠等量双蒸水,灌胃,1次/d。每3天测1次体质量,大豆磷脂酰胆碱剂量随体质量变化相应调整,共喂养8周。喂养8周后,两组大鼠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灌注固定,取胸段脊髓中段和腰膨大最粗处经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法染色。测量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各视野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灰度值,被测区突触素含量越高,免疫染色越深,则灰度值越小,反之越大。 结果:2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深,呈棕黄色阳性颗粒,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21.50&;#177;2.18,239.14&;#177;1.90;238.33&;#177;2.12,256.36&;#177;2.20(t=5.525,4.892,P〈0.01)1。②两组大鼠胸段前角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腰膨大灰度值(t=5.918,5.375,P〈0.01)。 结论:幼年大鼠经大豆磷脂酰胆碱喂饲后,脊髓突触素的免疫表达增强,提示大豆磷脂酰胆可以提高幼年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而且胸段脊髓的突触可塑性强于腰膨大。  相似文献   
42.
肺炎支原体P1蛋白预防动物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肺炎支原体(MP)P1蛋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的预测效果.方法:从大量培养的肺炎支原体FH株提取获得P1蛋白,将3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P1组、未免疫组。用P1蛋白对P1组鼠进行2次免疫后,两组均用支原体菌液进行感染,隔期处死,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血清IgM,IgG,IgA的改变以及肺组织的病理情况。结果:P1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培养均为阴性,未免疫组阳性率为73%;P1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IgA明显高于未免疫组,血清IgG两组从第2周均开始增高,但P1组峰值出现早于未免疫组;血清IgMP1和组和未免疫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第2-4周增高;血清IgA两组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未免疫组15只鼠均出现肺炎改变,且病变较重,而P1组只有3只出现较轻病变。结论MPP1蛋白对金黄地鼠MP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观察丧失可控应激是否会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探讨针刺治疗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 方法:结合经典抑郁症动物模型——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LH)模型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小鼠前3天能够通过学习控制斯金纳箱中的有效鼻触器来主动躲避足底电击;后3天有效鼻触器功能丧失,小鼠从而丧失了对足底电击的控制,建立丧失可控应激(loss of controllable stress, LOC)小鼠模型。同时,设计无足底电击的对照组(control of non-foot-shock, Control)。建模完成后,利用新物体识别箱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并电针刺激耳穴,观察对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改善。随后,利用高尔基染色观察腹侧前额叶(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 vPFC)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PFC脑区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蛋白(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I, VGLUT1)、突触蛋白I(synapsin I, SYN-1)的表达及针刺后相应指标的变化。 结果:LOC组小鼠在经历认知挫败后造成了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针刺能够改善其记忆的获取及巩固;vPFC谷氨酸能(glutamate, Glu)神经元显著激活,VGLUT1、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 SYN)表达水平降低,且耳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其活动水平,调控VGLUT1、SYN蛋白的表达。 结论:耳穴刺激通过调控vPFC中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及VGLUT1、SYN蛋白表达改善丧失可控应激诱发的学习记忆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44.
45.
突触蛋白是一组与突触小泡相关的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的磷酸蛋白家族。突触蛋白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参与神经元早期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主要对突触蛋白的家族成员、基因定位、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离体细胞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生物化学技术,验证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的相互作用,探讨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调节及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后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正常及缺血小鼠脑皮层组织中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均存在相互作用;对突触蛋白-Ⅰ5个可能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进行筛选发现,只有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OGD和c PKCγ敲除前后有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野生型(c PKCγ~(+/+))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中,OGD处理使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基因敲除可显著降低上述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而OGD处理后降低趋势更明显(每组n=5,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除此之外,OGD处理可使c PKCγ~(+/+)和c PKCγ~(-/-)脑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数目均显著降低(每组n=8,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组降低现象更加显著(每组n=8,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结论缺血/低氧损伤情况下,c PKCγ可能通过调节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磷酸化水平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形态,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低氧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重组人全长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方法 原核表达、鉴定α-突触核蛋白;雄性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α-突触核蛋白注射组、六羟多巴注射组及α-突触核蛋白和六羟多巴联合注射组.用立体定位的方法分别右侧黑质注射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及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左侧黑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 结果 六羟多巴和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注射使注射侧多巴胺分别减少到对照侧的 36.98%和 21.79%,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减少到 30.81%和 28.05%.而α-突触核蛋白注射对纹状体多巴胺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影响. 结论 没有发现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具有调节人脑认知活动中突触功能和结构的作用,观察复方金思维干预实验动物致密区蛋白95表达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与安慰剂及盐酸多奈哌齐干预相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11-15/2005-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理实验室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注入2μL生理盐水,其他3组大鼠缓慢注入2μL淀粉样B蛋白1~42(5g/L),复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3d开始给药,盐酸多奈哌齐组按0.92mg/kg的剂量灌胃;复方金思维(由中药人参、肉苁蓉、石菖蒲及郁金等组成)配置成0.36g/mL的浓度,按0.7μL/g的剂量给药;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给3mL的双蒸水,均1次/d,共4周。4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期间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以及记忆测定中的记忆能力,评价行为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皮质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测试结果: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lt;0.01),盐酸多奈哌齐组、金思维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较模型组高(P&;lt;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无差异(P&;gt;0.05)。②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质的表达少于生理盐水组(P&;lt;0.01);盐酸多奈哌齐组、金思维组大鼠海马、皮质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lt;0.05),但盐酸多奈哌齐组与金思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模型组大鼠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减少,说明脑突触功能弱化和受损,而金思维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较模型组增加,说明突触的功能及可塑性有所恢复。提示复方金思维对实验动物脑突触功能和结构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结构中常常存在反常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功能失常,就神经退行性病变中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功能失常的关系做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5-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α-synuclein,mitochondriaandParkinson’sdisease”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查找全文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与α-突触核蛋白的作用有关。②与线粒体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排除标准为较陈旧和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9篇文章,其中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在30篇文献中,15篇与α-突触核蛋白的作用有关;12篇与线粒体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3篇与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的关系有关。以往的研究证明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毒性蛋白。但是近期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可能具有双重作用。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此种作用的关键。结论: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未来集中于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0.
目的:用经济、简便、快捷的方法得到大量、高纯度的α-突触核蛋白。方法:将重组的proEXNACP,pGEXNACPH和pTYBNACP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DH5α,BL21和ER2566细胞进行培养增菌,IPTG诱导产生α-突触核蛋白;超声破碎、离心粗提取得到融合的α-突触核蛋白;分别经Ni-NTAresin,GlutathioneSepharose4B和ChitinBeads纯化,得到α-突触核蛋白。用SDS-PAGE电泳观察纯度、Western杂交检测正确性、用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3种方法均能得到较高纯度的α-突触核蛋白,其中用Ni-NTAresin提取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的纯度最高;蛋白收获量分别是10mg/L,5mg/L和5mg/L;经济耗费和实验的繁简程度没有较大差异。结论:3种方法均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