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7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10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2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560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14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238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13篇
药学   49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氯菊酯可明显抑制Ca~(2+)—ATP酶活性,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底物动力学分析表明为非竞争性抑制,介质的酸度可影响其抑制效应;氯氰菊酯对该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氯菊酯和氯氰菊酯均能可逆性地抑制Ca~(2+),Mg~(2+)—ATP酶活性,但氯菊酯为反竞争性抑制.且有一定的pH依赖性,而氯氰菊酯为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率基本不受pH的影响,表明这两种杀虫剂在Ca~(2+) ,Mg~(2+)—ATP酶上有不同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52.
甾体激素对大鼠脑突触质膜上甘氨酸受体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大鼠脑突触质膜,排除胞液污染,用放射配体结合的方法,以〔^3H〕甘氨酸为标记配体。结果测得甘氨酸受体结合的饱和曲线,Scatchard作图为一条直线,结合容量Bmax为每mg蛋白(26±4)pmol,平衡解离常数Kd为(173±15)nnmol/L;士的宁取代实验显示:脑干部甘氨酸受体为士的宁敏感型,余脑部为士的宁不敏感型。甾体激素取代实验提示:孕酮对甘氨酸受体的结合有快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李莉  刘耕陶 《药学学报》1998,33(2):81-86
以Fe2+-半胱氨酸(Cys)为氧自由基生成系统,在体外模仿脑出血或脑外伤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的模型,观察五味子酚是否对Fe2+-Cys引起的大鼠脑突触体和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以探讨Sal用于延缓衰老、防治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与Fe2+-Cys共温孵可使脑突触体和线粒体MDA生成量显著增加,线粒体ATPase活性下降。而预先加入Sal(10-6mol·L-1)可抑制MDA生成,防止线粒体ATPase活性降低。Sal对Fe2+-Cys引起的线粒体肿胀和膜流动性降低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防止Fe2+-Cys所致线粒体和突触体形态的病理性损伤。结果提示,Sal对氧自由基引起的大鼠脑突触体和线粒体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肉苁蓉总苷(GCs)改善快速老化小鼠(SAMP8)认知功能障碍是否特异性介导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调控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7月龄雄SAMP8小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GCs组、GCs+氟他胺(F)组、GCs+氟维司群(ICI)组、F组、ICI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95, 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结果:GCs可以明显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GCs+F组和GCs+ICI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较GCs组有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RT-PCR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Cs组BDNF、SYN、PSD-95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GCs组相比,GCs+F组、GCs+ICI组SYN表达增加,BDNF和PSD-95表...  相似文献   
55.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N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背根后备用背根节 (L6 )各类细胞NT 3及其mRNA的含量变化。 方法 对成年雄性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L1 ~L5,L7~S2 DRG ,保留L6 为备用根 )。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 3d及 7d组手术侧的L6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分别用NT 3抗体及NT 3cRNA探针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T 3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 ,测定NT 3及其mRNA在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光密度值 ,所得数据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部分去背根后 ,各时相备用背根节大神经元内NT 3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进行性减少 ,(P <0 0 5 ) ,而NT 3mRNA的光密度值术后 3d减少 ,7d回升至近正常者水平。比较之 ,小神经元和卫星细胞NT 3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进行性增多 (P <0 0 5 )。 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各类细胞NT 3表达的影响不同 ,其功能意义可能与NT 3参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6.
用细胞内HRP染色的方法显示该神经元位于猫运动皮层十字沟后,在第Ⅱ/Ⅲ层之间(软膜以下438μm处),胞体截面积为15.6×28.1μm~2,呈多极形,树突呈串珠状,向四周扩展,无侧棘,轴突由胞体下方伸出,返折向上,包绕胞体周围,以软膜平行的吻尾方向行走为主,有一分枝向白质方向延伸.从立体重构图的不同角度观察,其形态不对称,如沿X轴方向旋转60°后,其形态呈扁平形,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该神经元的递质性质为GABA能的.胞体及树突上分布有非对称型和对称型的突触,对称型的突触中有的是GABA能的,有的是非GABA能的.其轴突有髓鞘包绕,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一处以上相连或不相连的对称型突触,也可与其它树突形成对称型的突触.根据该神经元的形态,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的特征,可确认它是篮状细胞.  相似文献   
57.
切断眶下神经的各组大鼠存活2~30天后分别杀死,于其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观察了一级传入纤维轴突终末的溃变过程.非突触部位胞吐及突触联系.结果发现:(1)眶下神经的跨节溃变、以突触小泡聚集、融合、空泡形成为主要特征,无微丝增生现象:(2)部分溃变终末内的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暗.呈球形改变:(3)大致密核心小泡的溃变时间远滞后于突触小泡.两者并不同步进行;(4)轴突终未在溃变过程中,其内的大致密核心小泡仍然进行非突触部位胞吐;(5)溃变纤维终末于胶状质内分别形成轴一树、轴一体、轴一轴三种类型的突触、并参与了突触复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心阻抗图,心音图及心电图法对高血压患者的心房收缩时间期(ASTI)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的心房射血前间期(APEP)明显缩短,心房射血时间(AET)显著延长,APEP/AET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这些指标的变化与高血压导左室肌肥厚的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提示高血压导致的左室肌厚度改变是使其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ASTI可作为反映这一顺应性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α-SYN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最近的研究显示,在α-SYN过表达的细胞系,酪氨酸羟化酶(ty6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显著减少[2],提示α-SYN的功能与多巴胺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齿状回突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岸  姚志彬 《解剖学杂志》1996,19(3):222-224
据老年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将其分为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和学习记忆正常两部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拍片,对齿状回中分子层触的数量和大小进行体视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