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8篇
内科学   7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058篇
预防医学   289篇
药学   131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8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其起病急、病情重,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我院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80例,均为2013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UAP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2(70.83±8.3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  相似文献   
992.
李金娥 《新中医》2021,53(20):45-4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 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治疗后,2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MMP-9、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G、TC、LDL-C、ET-1、MMP-9、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观察组APN、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其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SAP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均分为西药组与桃红组,西药组给予常规单纯西药治疗,桃红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流变)、血清学、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桃红组总有效49例(94.23%),西药组为40例(76.92%),桃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心功能指标LVEF、LVESV、LVEDV,血流变指标WBV、PV、FIB,血清学指标NT-proBNP、hs-CRP、VEGF、MMP-9均可见改善,同时桃红组均较西药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能够提高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应激反应,对于延缓心衰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杨智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55-165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100例UA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给予观察组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治疗后TG、TC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SV、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V、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UA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药前后左室心肌应变率参数变化情况,探讨丹红注射液是否可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产生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研究的受试者3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及丹红组,各18例。丹红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14 d。结果左室12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比较:丹红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6个心肌节段应变率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较,3个心肌节段应变率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4个心肌节段应变率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以改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瘀证)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97.
选取我院近5年收治的16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ACEI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1.42%,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相比治疗前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较对照组(29.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9.
针刺内关穴对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症状、心律、心率、心电图改善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症状改善率96.66%,治疗后4周内ECG的ST段复位或改善率达86%。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盐酸地尔硫(艹卓)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住院序号的奇偶性分成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地尔硫(艹卓)片,3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芪参益气滴丸,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活性氧自由基(RO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白三烯B4(LTB4)和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及SAQ、Gensini和GQOLI-74评分。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9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CAM-1、ROS、sCD40L、LTB4、CT-1水平均明显降低,而TGF-β1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和GQOLI-74评分显著升高,而Gensin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盐酸地尔硫(艹卓)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胸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冠状动脉受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