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99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703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377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365篇
综合类   1262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597篇
  6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41.
目的:神经生长因子在高原地区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应用。方法:在高原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6例中,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1000u/d肌肉注射,(10-15)天为一疗程,共用(2—3)个疗程;而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0.5rag+5%葡萄糖250ml静点,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用2—3个疗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中有效率94.6%。而对照组中有效率为70.6%,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O.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是唯一得到鉴定的神经营养因子,他可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引导及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在高原地区一氧化碳中毒后脑组织的发育机能的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颅脑损伤与中枢神经元基因表达改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出现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脑内基因表达改变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告用水囊引产胎儿脑黑质制备的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5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结果:显效率91%。有效率100%,轻、中型患者疗效明显,显效率100%。其中头昏头痛,语言障碍,精神异常,大小便失禁,肢体功能障碍都有明显疗效。而且对儿童和病程短者效果更佳。认为治疗机理可能是 NGF 能预防神经元坏死,促进神经元及其纤维增生有关。结果表明,NGF 在治疗脑外伤及其后遗症中疗效确切,在颅外伤及其后遗症中可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征(BPS)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IC/B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O’Leary-SantIC问题评分(ICPI)、疗效、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尿源性诊断标志物(EGF、NGF、IGF-1)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PUF、ICSI、ICP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IC/BPS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5.
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对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 (NGF -Tf)对老年性痴呆 (AD)大鼠的影响 .方法 以手术切断大鼠双侧隔 -海马胆碱能通路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 ,每天从大鼠尾静脉注射NGF -Tf .通过水迷路试验观察大鼠的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对海马和隔区行神经组织学检查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相应区域的ChAT ,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酶活性以判断其胆碱能功能状态 .结果 水迷路试验中 ,NGF -Tf组在 10s内抵达平台的正确反应平均数提高 (p <0 .0 5 ) .光镜下 ,NGF -Tf组隔区仅见轻微萎缩性改变 ,而模型组隔区萎缩性改变较明显 ,表现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 ,细胞轮廓不清 ,有胶质细胞增生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和模型组的海马区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 .ChAT染色统计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大鼠的海马区及隔区IOD值与模型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NGF -Tf能穿透血脑屏障 ,有效防止模拟AD病变的大鼠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 ,改善其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促进其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研究实验性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TNF 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NGF抗体对其的影响。 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单纯致敏组TNF α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这两个对照组相比 ,哮喘豚鼠TNF αmRNA的表达在气道上皮、肺内炎性细胞、C7~T5段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内均明显上调 (P <0 0 1) ;在哮喘 +NGF抗体组 ,上述部位内TNF 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 (P <0 0 1)。 结论 NGF诱发TNF α的表达可能是NGF参与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 ,NGF抗体抑制哮喘时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TNF αmRNA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7.
李芳兰  马太芳 《解剖学报》2003,34(2):205-207
目的 探讨孕鼠被动吸烟对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水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IRMA法测定大鼠海马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 孕期被动吸烟使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降低仔鼠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神经生长因子代谢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8.
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成年猴脑多个冠状位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NGF阳性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V层,小脑Purkinje细胞,海马,齿状回,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等处。此外,在黑质、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核、疑核、下橄榄核也出现NGF阳性反应。在大脑和脑干还观察到NGF阳性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年猴脑的多个脑区有NGF表达,提示NGF可能涉及猴脑某些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9.
大鼠嗅球和鼻腔嗅粘膜成鞘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嗅神经成鞘细胞在嗅球和嗅粘膜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结构特征,研究其与中枢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Luxol固蓝染色、Mallory染色和NGFR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嗅球纤维层的成鞘细胞随神经纤维呈纵向排列,在嗅小球层的成鞘细胞则围绕着嗅小球环行排列。在嗅粘膜的成鞘细胞位于柱状上皮深方,沿基底膜分布。成鞘细胞的胞体为细长梭形,有较长的突起,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嗅小球周围或嗅粘膜内的成鞘细胞呈NGFRp75免疫反应阳性。在电镜下,嗅球成鞘细胞的纵断面上可见其胞体呈长梭形,细胞核为不规则形,核仁清晰。在胞体的周围有大量的平行神经纤维纵向排列,在放大的横断面上,可见在1个成鞘细胞的细胞核周围有数根神经纤维被胞质包裹在一起。结论:嗅成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球的纤维层、嗅小球层和嗅粘膜内。嗅神经成鞘细胞的胞体细长,有较长突起,其轴系膜紧密包裹成束的无髓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50.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体外再造心肌神经支配研究模型的可行性。用含0.04?TA的0.25%胰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然后与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常规H.E.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二维共培养模型中,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突起及其上的膨体能够到达跳动的心肌细胞表面,神经突起随心肌细胞一起跳动。采用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体外再造心肌神经支配研究模型是可行的,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可能存在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