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78篇
  免费   1652篇
  国内免费   90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417篇
基础医学   700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8810篇
内科学   1200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557篇
特种医学   1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6008篇
综合类   22702篇
预防医学   3637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1263篇
  116篇
中国医学   5645篇
肿瘤学   583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882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1192篇
  2019年   1250篇
  2018年   558篇
  2017年   1189篇
  2016年   1191篇
  2015年   1458篇
  2014年   2705篇
  2013年   2744篇
  2012年   3596篇
  2011年   3910篇
  2010年   3712篇
  2009年   3609篇
  2008年   3773篇
  2007年   3684篇
  2006年   3425篇
  2005年   3583篇
  2004年   3304篇
  2003年   3138篇
  2002年   2697篇
  2001年   2279篇
  2000年   1577篇
  1999年   1236篇
  1998年   897篇
  1997年   737篇
  1996年   653篇
  1995年   579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82-184+188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 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3年2 月~2018 年2 月纳入的60 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依照不同理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0 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 例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实施综合护理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硬膜外血肿、腰椎术后血肿及颈椎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QOL)调查,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肿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前两组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护理干预运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可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7):718-7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4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剂量分别为1.0、2.5、4.0μg/kg。术后6、24、48 h,采用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估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和术后1、24、72 h,检测三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术后6、24、48 h,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72 h,低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中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1例,高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5例、呕吐3例。结论2.5μg/kg的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效果明显,且对患儿的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患儿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选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孕妇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无痛分娩,对照组孕妇行自然分娩,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复合间苯三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7月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自愿选择分娩镇痛,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SP组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合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P组单纯采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S组单纯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麻醉进行镇痛。观察3组用药后的镇痛效果(VAS)评分、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与P组比较,SP和S组VAS显著降低(P0.01);与SP组相比,P组和S组剖宫产率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此外,SP组和P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时间较S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间苯三酚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东霞  杨立华 《吉林医学》2015,(10):2084-2085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30/43)对比,观察组(93.02%,40/43)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医院诊治4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采用静脉质控镇痛,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5例优,4例良,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