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7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3篇 |
口腔科学 | 106篇 |
临床医学 | 346篇 |
内科学 | 38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55篇 |
综合类 | 804篇 |
预防医学 | 146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41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95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992.
993.
盘荣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26-27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拇指牵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诊断为Bennett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与拇指牵引治疗4~6周后去除外固定,用中药熏洗,加强功能锻炼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4~28个月随访,骨折线均模糊或消失,关节无脱位,拇指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石膏固定与拇指牵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显著、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矫形外科中最常见的复杂疾病之一^[1],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8.20%[2]。1998年-2008年我院采用改良Ⅲ期石膏固定,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对59例患儿的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急性跟腱断裂术后两种角度石膏固定对踝关节功能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急性跟腱断裂行跟腱缝合术后患者分成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跖屈10°~15°;对照组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跖屈30°,两组均固定6周.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 相似文献
996.
张艳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1,(8):139-140
文章对白虎汤中石膏之用法从以下3个方面做了归纳与论述:石膏用量大,石膏未提出宜先煎,石膏与粳米同煮。并提出石膏与粳米同煮其意在于增加石膏摄入量和延长其在肠胃中吸收的时间,而非单纯的和中养胃以防石膏大寒伤胃。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观察竹叶石膏汤治疗脑出血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患者根据药敏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结果 治愈40例,占76.92%;死亡8例,占15.38%;自动出院4例,占7.7%.结论 竹叶石膏汤治疗脑出血肺部感染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99.
王新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表现为拇指腕掌关节挠背侧明显突出,有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对掌等均受限[1].笔者采用闭合复位8字石膏外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本资料以《临证指南医案》为主,参考《叶天士医学全书》[1],总结了叶天士治疗五种温病的214例病案(其中风温30例、温热57例、暑温70例、湿温41例、温燥16例),对叶氏治疗温病的用药频率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发现,石膏共使用28次,其中暑温14次,温热7次,湿温3次,风温3次,温燥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