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5篇
  4篇
中国医学   160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沈琼  周丽  黄亚君  陈剑红 《新中医》2023,55(8):125-129
目的:观察燥湿健脾汤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痰湿型PCO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中药组给予燥湿健脾汤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值。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高于西药组73.33%(P<0.05)。治疗后,2组经期延后、月经量少或闭经、呕恶痰多、胸胁满闷、神疲倦怠、带下量多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组上述6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F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LH水平及LH/FS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组血清LH水平及LH/FSH值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燥湿健脾汤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痰湿型PCOS疗效显著,有利于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与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0 例痰湿型梅尼埃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2 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并 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予腕踝针治疗,治疗组予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 治疗前后评定2 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DHI) 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 评分、耳闷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 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DHI 评分、THI 评分、耳闷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4 项评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治疗组左、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健康教育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痰湿型梅尼埃 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眩晕、耳鸣、耳闷等临床症状,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3.
余其  陈志伟  汪洋 《新中医》2023,55(24):108-111
目的:观察凉血化斑汤加味治疗血热内蕴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8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阿维A 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加用凉血化斑汤加味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血热内蕴证证候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 率为93.18%,对照组为75.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ASI、DLQI 评分均 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PASI、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皮疹颜色、皮疹灼热感、 瘙痒、心烦易怒等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血浆黏度及高、低切血液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3 项指标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凉血化斑汤加味能进一步减轻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 证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摘 要:目的: 探讨揿针穴位埋针对社区 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为 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 80例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含马来酸依那普利叶 酸片(依叶片)的降压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 28天后进行临床疗 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c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治 疗组患者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 在依叶片降压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可显著改善 H型高血压 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压、Hcy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5.
宗修英教授从痰湿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教授认为 ,慢性肾炎虽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有关 ,但基本环节在于水湿痰浊稽留体内。1 痰湿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慢性肾炎临床常常表现水肿 ,一般认为其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脏虚损或外邪犯肺 ,肺气郁闭 ,宣降失职则调节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脾运不健 ,一则水湿泛滥而为水肿 ,一则清阳不升 ,精微不能归藏而下泄 ,出现蛋白尿 ;肾气亏虚 ,一则气化不利而见水肿 ,一则精关不固 ,精微失守而下泄尿中形成尿蛋白。病情迁延 ,正气衰惫 ,邪气留恋 ,水湿痰浊滞留 ,充斥三焦 ,清浊相干 ,即出现氮质血症、尿毒…  相似文献   
26.
痰湿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应用五苓散加二陈汤治疗8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
组成 :葶苈子 3g ,牛蒡子、炙橘红、炒杏仁、莱菔子各 6g ,炙苏子、川贝母各 4 .5g ,大枣 (去核 ) 5枚。制用法 :共研粗末 (不研亦可 ) ,为 1岁小儿用量 ,每日 1剂 ,水煎取汁约 6 0mL ,分 3次温服。功效 :降气平喘 ,化痰止咳。主治 :喘证。证见痰鸣、喘咳、腹胀。葶苈五子汤开泄肺气 ,泻水逐痰。帮治顺以治痰为主 ,治痰以降气为先 ,肺气降 ,痰喘清 ,则喘咳为止。临床凡见患儿服药后 ,多腹胀减缓 ,大便较稀 ,次数增多 ,挟有风沫 ,或转矢气频数者。此即湿邪下行 ,浊气得降矣。与此风味 ,痰涎相应减少 ,喘咳明显好转 ,多数患儿转危为安。是以…  相似文献   
28.
1 食积化热证 咳嗽夜甚,常伴咳后呕吐宿食,吐物酸臭,脘腹痞胀,嗳腐吞酸,厌食呕逆,便秘或泄泻,唇红,手心热,舌红苔厚腻,脉滑实有力,食指经脉紫滞。治以清热消食和胃,止咳降逆化痰。药用杏仁6g,瓜萎皮10g,枳壳6g,连翘6g,槟榔10g,炒莱菔子6g,焦三  相似文献   
29.
中风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经抢救治疗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及时有效的治疗 ,是促进病体康复的关键。笔者近年来应用加味清气化痰汤治疗痰湿阻络型中风后遗症 5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性 3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46~78岁 ,平均 6 4岁 ;病程最短 3小时 ,最长 2个月。偏瘫 46例次 ,失语 2 2例次 ,意识障碍 1 5例次 ,吞咽困难 30例次 ,脑梗塞 2 4例 ,脑出血 2 6例。血液流变学检查为高血粘症 ,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2 治疗方法加味清气化痰汤药物组成 :胆南星、…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疑难病证,迁延难愈,日久变证丛生,虚实错杂,证见多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不归正化而生痰湿为患,已成为糖尿病诊治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尤其在Ⅱ型糖尿病中和产生慢性并发症时更加突出。现结合笔者临床辨治糖尿病粗浅体会探讨如下。1脾虚肾亏,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