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78篇
  免费   10093篇
  国内免费   4237篇
耳鼻咽喉   273篇
儿科学   422篇
妇产科学   199篇
基础医学   2147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5688篇
内科学   10974篇
皮肤病学   491篇
神经病学   413篇
特种医学   28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0篇
外科学   8862篇
综合类   45268篇
预防医学   6112篇
眼科学   221篇
药学   19726篇
  234篇
中国医学   88605篇
肿瘤学   6273篇
  2024年   1338篇
  2023年   4899篇
  2022年   4601篇
  2021年   5769篇
  2020年   4882篇
  2019年   5315篇
  2018年   2153篇
  2017年   4637篇
  2016年   4832篇
  2015年   5537篇
  2014年   9782篇
  2013年   8757篇
  2012年   10879篇
  2011年   11222篇
  2010年   10784篇
  2009年   9851篇
  2008年   10312篇
  2007年   9574篇
  2006年   9053篇
  2005年   8636篇
  2004年   7977篇
  2003年   7817篇
  2002年   7010篇
  2001年   6670篇
  2000年   5695篇
  1999年   4646篇
  1998年   4688篇
  1997年   4364篇
  1996年   3827篇
  1995年   3318篇
  1994年   2663篇
  1993年   1931篇
  1992年   1487篇
  1991年   1292篇
  1990年   1013篇
  1989年   967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阳化瘀汤,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B组的NIHSS评分低于A组,而ADL和WHOQOL-BREF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A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
魏哲  焦华琛 《国医论坛》2019,34(2):64-68
目的:总结升陷汤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结果:发现大部分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和体征都与宗气虚-宗气下陷有关,宗气虚-宗气下陷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此升补宗气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升陷汤疗效可靠。结论:升补宗气法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祝波  刘毅 《陕西中医》2019,(9):1255-1257
目的:观察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普瑞巴林及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进行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QOL)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QOL评分、CD_3~+、CD_4~+、CD_8~+(除对照组)、CD_4~+/CD_8~+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VAS评分、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CD_3~+、CD_4~+、CD_4~+/CD_8~+、临床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虫益气养血汤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明显减轻后遗疼痛反应,并且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6.
《中国药房》2019,(15):2056-2061
目的:研究利培酮缓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为骨架制备利培酮缓释片。采用篮法考察市售利培酮片、利培酮缓释片及其物理混合物在0.1 mol/L盐酸中12 h内的体外释放度(Q_(12h)),并对利培酮缓释片释药模型进行拟合。以氯氮平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灌胃市售利培酮片和利培酮缓释片各2 mg后48 h内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的血药浓度(n=6),并用Kinetica 4.4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市售利培酮片(Q_(12h)=97%)和物理混合物(Q_(12h)=95%)比较,利培酮缓释片的释放速率明显减慢(Q_(12h)=83.7%),利培酮缓释片在0.1 mol/L盐酸中的释放更接近于一级释放(R2=0.998 9),以扩散为主、溶蚀为辅。市售利培酮片和利培酮缓释片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以利培酮计t_(1/2)为(4.64±0.93)、(6.65±0.92)h,c_(max)为(34.46±7.75)、(8.57±6.91)ng/mL,MRT为(11.48±1.23)、(17.46±2.10)h,AUC_(0-48h)为(314.39±10.33)、(192.98±49.14)ng·h/mL;以9-羟基利培酮计t_(1/2)为(7.08±0.93)、(10.45±0.78)h,c_(max)为(98.08±5.43)、(54.55±4.88)ng/mL,MRT为(11.48±1.23)、(17.46±2.10)h,AUC_(0-48h)为(894.71±131.15)、(1 227.99±112.12)ng·h/mL(n=6)。与市售利培酮片比较,利培酮缓释片的t_(1/2)和MRT明显延长,c_(max)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经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后具有缓释作用,可延长药效发挥的时间。  相似文献   
97.
《中国药房》2019,(6):846-850
目的:了解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合应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为其临床用药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小柴胡汤""化学药""药-药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药动学""药效学""Xiaochaihu decoction""Xiaochaihu Tang""Sho-saiko-to""Chemical drugs""Herb-drug interactions""Drug-metabolizing enzymes""Cytochrome""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8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小柴胡汤联合化学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用药情况及其对联用化学药吸收及代谢的影响进行论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 337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其中,关于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较多,且小柴胡汤分别与雷贝拉唑、单硝酸异山梨酯、恩替卡韦等化学药联用在消化、心脑血管、免疫等系统疾病中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有关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则较为有限,只有少量文献报道小柴胡汤可通过影响联用化学药的吸收与代谢等体内过程而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结论:临床上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用广泛,大多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化学药的单用,两药联用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今后可以从小柴胡汤对肝药酶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加强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关于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胁痛患者,本文选择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柴胡疏肝汤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为28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元胡止痛胶囊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汤组则为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结果分析两组治疗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本文柴胡疏肝汤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28/28),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1/28),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柴胡疏肝汤组为17.86%(5/28),常规治疗组为25.00%(7/28),柴胡疏肝汤组稍优于常规治疗组,但P> 0.05,两组之间无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胁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柴胡疏肝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并且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