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41.
王凌 《大众医学》2013,(11):47-47
生活实例 张女士与胡先生结婚八年,头三年一直不孕.反复做了好几次检查,都没找到原因。后来,她们求助于试管婴儿技术,但三次均以失败告终:一次生化妊娠(精卵结合了、但未能成功着床,也叫亚临床流产),两次胎停流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子、胚胎质量对生化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过程中发生生化妊娠的94例(生化妊娠组)和获得单胚胎种植单胎妊娠分娩的177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卵子和胚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生化妊娠组患者年龄≥35岁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获卵数及成熟卵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熟卵子率生化妊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化妊娠组出现胞浆颗粒化、极体碎裂、卵周隙增大的卵子及出现滑面内质网等异常形态的卵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正常形态卵子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获得的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F-ET中卵子质量下降影响胚胎质量,是生化妊娠发生的重要原因,改善卵子、胚胎质量可能是降低IVF-ET生化妊娠发生率,提高IVF临床妊娠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P=0.002,RR(95%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P=0.013,RR(95%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P=0.016,RR(95%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P=0.001,RR(95%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P=0.003,RR(95%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导致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冻融囊胚移植后生化妊娠的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冻融囊胚移植后正常宫内妊娠的336个周期为对照,比较影响生化妊娠相关因素。结果生化妊娠组年龄比正常宫内妊娠组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及未治疗或治疗后仍不正常的患者生化妊娠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高龄患者、胚胎移植前纠正SCH,有助于降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生化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减少宫内生化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几率。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宫内生化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患者6例,对其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生化妊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异常阴道出血。6例患者中,血HCG波动于889~1896U/L,彩超提示宫内未见孕囊及异常回声团块,一侧附件区异常回声包块,5例无盆腔积液,1例有少量盆腔积液,均未行后穹窿穿刺术。4例入院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未见异位妊娠病灶,其余2例先给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血HCG继续升高改行腹腔镜手术,未见异位妊娠病灶,6例患者术中均行诊刮术,3例见可疑绒毛,3例肉眼未见绒毛结构,术后病检提示退变的绒毛组织。结论宫内生化妊娠合并黄体或附件小囊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异位妊娠相近,极其容易误诊,诊刮术有助于宫内生化妊娠和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宫腔外生化妊娠与临床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停经≤49天的妇女,依据停经天数、阴道流血、腹痛、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结果分为宫腔外生化妊娠(G1)组和临床异位妊娠(G2)组各10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天2次,连用3~5天;MTX肌肉注射第1天40 mg、第2~5天20 mg。治疗过程中及(或)治疗结束后复查血清β-HCG及B超了解治疗效果。结果:G1组一疗程治愈66例,两疗程治愈23例,失败6例,治疗过程中B超发现宫内出现孕囊行人工流产5例。G2组一疗程治愈38例,两疗程治愈31例,治疗过程中患者放弃保守治疗改行手术治疗13例,失败18例。两组比较,G1组治愈率(93.68%,89/95)明显高于G2组(79.31%,69?87)(P<0.05)。结论:宫腔外生化妊娠行保守治疗疗效确切,效果明显高于临床异位妊娠。所以对疑为宫腔外生化妊娠的非意愿性妊娠者不必等待至发展为临床异位妊娠再做处理。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月经周期规则、停经≤40天的早孕期妇女238例,根据血β-hCG及阴道B超检查结果分为生化妊娠组78例和早期临床妊娠组160例.米非司酮150 mg分次口服,48 h后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之后留院观察6h,定期随诊观察治疗结局.结果:早期临床妊娠组146例见孕囊排出(91.3%),面生化妊娠组仅8例见孕囊排出(10.3%),大部分妇女仅表现为阴道流血.生化妊娠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6.2±0.2)天,早期临床妊娠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8.8±0.5)天.生化妊娠组与早期临床妊娠组的完全流产率为97.4%及8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组妇女月经如期复潮97.4%,而对照组13.8%未能如期复潮.结论:生化妊娠阶段药物流产是可行的及安全的,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时间短,流血量少,月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9.
王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71-37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在全国普遍应用[1],但未见有关其用于终止生化妊娠的报道。让处于生化妊娠的非意愿妊娠妇女等待宫腔内、外妊娠确定后再予相应的处理,依然是目前生化妊娠的主要方法,但待确定后无论是宫腔内妊娠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还是异位妊娠保守或手术治疗,带给患者的身心与经济压力均较大。现将我院临床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自然妊娠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这两种不同受孕方式的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择237例RSA患者,按其既往受孕方式分为自然妊娠组(n=185)和IVF组(n=5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IVF组和自然妊娠组相比,F组的初次妊娠年龄和发生RSA时的年龄均大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生化妊娠次数多于自然妊娠组,自然流产次数少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F组中月经不规律患者的比例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R值、K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甲状腺素(TSH)、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低于自然妊娠组,Angel值、最大振幅(MA)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病因构成的比较中,IVF组的解剖因素占比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受孕方式为IV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