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75篇
  免费   3929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耳鼻咽喉   239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291篇
基础医学   1800篇
口腔科学   490篇
临床医学   5271篇
内科学   3080篇
皮肤病学   368篇
神经病学   622篇
特种医学   13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175篇
综合类   15413篇
预防医学   3426篇
眼科学   275篇
药学   12313篇
  73篇
中国医学   19577篇
肿瘤学   1664篇
  2024年   513篇
  2023年   1736篇
  2022年   1406篇
  2021年   1845篇
  2020年   1714篇
  2019年   1994篇
  2018年   965篇
  2017年   1867篇
  2016年   2034篇
  2015年   2317篇
  2014年   3852篇
  2013年   3542篇
  2012年   4313篇
  2011年   4647篇
  2010年   4084篇
  2009年   3808篇
  2008年   3953篇
  2007年   3576篇
  2006年   3395篇
  2005年   3212篇
  2004年   2523篇
  2003年   2354篇
  2002年   1827篇
  2001年   1469篇
  2000年   1169篇
  1999年   892篇
  1998年   685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细药物表面包覆技术在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药物开发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药物颗粒进行粒子设计,通过多层微胶囊化而得到复合包覆药物颗粒。药物包覆、微胶囊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物理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制备复合多层包覆药物颗粒的几种物理机械方法:复合杂化系统,高速椭圆转子混合法、喷流床包覆法。简要分析了该技术用于中药现代化加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2.
HSP2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72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SP2 7表达情况。结果 :HSP2 7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是 4 0 2 8%和 18 75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HSP2 7在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 6 3 6 4 %、31 5 8%和 10 0 0 % ,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但在 >5 0岁组中有 9例呈过表达 (9/ 2 3) ,而≤ 5 0岁组中则无过表达者 ;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为4 3 4 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 38 78% ,统计学分析虽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2 7有 9例过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组则无 1例过表达。结论 :HSP2 7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型及防止其侵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测定护肾痛风泰颗粒中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锯齿形反射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熊果酸在1~5pg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99.83%,RSD为0.41%。理论:此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控制熊果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黄芪是临床中常用药,在临证时对其应用体会颇深,现整理数则,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995.
放疗辅助热疗与单纯放疗治疗45例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单纯放疗(RT)和放疗合并热疗(R H),RT组:DT60Gy~80Gy,2Gy/次,5次/周.R H组:腔内热疗2次/周(60min/次),温度43℃~44℃,热疗在放疗后30~60min内进行,外照射DT50Gy~60Gy,2Gy/次,5次/周.近期疗效显示有效率RT组为57.8%,R H组为88.4%,显著有效RT组为21.0%,R H组为53.8%;无效率RT组为42.0%,R H组为11.5%.  相似文献   
996.
食管鳞状细胞癌热休克蛋白27、7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热休克蛋白27、70(HSP27、70)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l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SP27、70的表达.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比分析HSP27和HSP70在临床病理特征相同、但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不同的两组病例(长期生存组38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短期生存组63例:术后1年内死亡)中的表达情况,判定HSP27、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SP27在10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88.1%(89/101),其中长期生存组总的阳性表达率为94.7%,强阳性表达率为81.6%,均明显高于短期生存组(84.1%和54.0%,P<0.05).HSP70在101例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96.0%(97/101),其中长期生存组总的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4%和68.4%,短期生存组分别为95.2%和76.2%,x2检验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SP27和HSP7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27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有关(P<0.01),而HSP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HSP27是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之一.HSP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高温热疗加放射粒子植入及化疗治疗转移性盆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转移性盆腔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9例,B组22例.A组给予射频加热的同时从电极处灌注2.5%的盐水以扩大肿瘤凝固性坏死的范围.不能热疗的肿瘤边缘组织内植入碘-125粒子.术后第15天开始化疗.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CF 200 mg/m2,在5-Fu滴注前经静脉滴注2 h,继以5-Fu 200 mg/m2经静脉推注,5-Fu 400 mg/m2经静脉滴注22 h,连续5 d,3周为1周期.B组只给予化疗,化疗用药、剂量及天数与A组相同.结果第6个周期末,A组与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36.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温热疗加放射粒子植入及化疗治疗转移性盆腔肿瘤的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8.
癌性腹水是晚期腹腔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使用腹腔热化疗治疗癌性腹水3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放疗结合超声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间4 1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复发 /转移或对放射敏感性差的表浅性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加超声热疗 ,放疗均采用外照射 ,平均剂量 (6 1± 12 )Gy ,热疗于放疗结束后 30分钟内进行 ,1~ 2次 /周 ,平均加热时间为 (5 2 .4± 6 )分钟 ,平均加热 (4.9± 2 .2 )次。采用方差分析肿瘤消退率与热疗参数的关系 ;Kaplan Meier、Cox回归分析三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 :CR、PR、NC间的Tmin、Tmax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组肿瘤局部CR为 5 8.5 % ,三年局控率、生存率分别为 13.6 %和 32 .6 9%。Tmin、肿瘤体积、放射剂量对三年局控率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5 )。超声热疗配合放疗毒副反应较轻。结论 :Tave、Tmax、Tmin、Tmax等参数可用于反映、评价热疗效果 ,放疗结合超声热疗为治疗晚期表浅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毒性小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不同,选用相应化疗方案治疗,同时采用NRL-001型内生场深部肿瘤热疗系统对病灶局部进行加温,加温至41℃~43℃,加温时间为60~90分钟,每例患者热疗5~20次,平均9次.[结果]158例中,CR9例(5.7%),PR77例(48.7%),SD 47例(29.7%),PD25例(15.8%),CR PR为54.4%.毒副反应主要为化疗所致的血象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热疗所致的反应少见.[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较好效果,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