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26篇
  免费   5923篇
  国内免费   1650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313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4836篇
内科学   4558篇
皮肤病学   197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7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105篇
综合类   15557篇
预防医学   2800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5646篇
  101篇
中国医学   26913篇
肿瘤学   3876篇
  2024年   926篇
  2023年   3333篇
  2022年   2547篇
  2021年   3162篇
  2020年   2751篇
  2019年   2800篇
  2018年   1479篇
  2017年   2393篇
  2016年   2624篇
  2015年   2748篇
  2014年   4217篇
  2013年   3534篇
  2012年   4366篇
  2011年   4270篇
  2010年   3871篇
  2009年   3465篇
  2008年   3445篇
  2007年   3045篇
  2006年   2722篇
  2005年   2611篇
  2004年   2054篇
  2003年   1723篇
  2002年   1478篇
  2001年   1335篇
  2000年   1069篇
  1999年   781篇
  1998年   687篇
  1997年   567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冬博  王勋 《河南中医》2020,40(5):755-758
目的:观察扶正化痰固本方运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肺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3周开始接受MV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痰固本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53水平低于治疗前,KPS评分、QLQ-C3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KPS评分、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痰固本方运用于早期肺癌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因子及炎性因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8.33%(53/60),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显效率81.67%(4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31/6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DA、SOD、CR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中可显著提高术后血清SOD、MDA水平,降低CRP水平,减少心肌缺血与心肌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自拟温润方治疗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温润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 d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6 d后,两组患者咳嗽、咯痰、恶风、咽痒、鼻塞、流涕、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咳嗽、咽痒、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分别为(2.18±0.98)、(1.15±0.81)、(0.60±0.61)、(0.81±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4±1.62)、(1.68±0.96)、(0.96±0.67)、(1.37±0.8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 d后咳嗽、咽痒、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分别为(0.54±0.51)、(0.42±0.48)、(0.40±0.46)、(0.47±0.5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0.76)、(1.11±0.98)、(0.88±0.98)、(1.01±0.9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6 d后咯痰、恶风、鼻塞、流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d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的9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治疗中,温润方在缓解咳嗽以及部分次症方面明显优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8.
109.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严重。化疗是结直肠癌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并与营养不良独立相关,化疗后患营养不良风险增大且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同时,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化疗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并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生存率等。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且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目前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营养咨询、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相关指南和研究表明在营养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剂及肠内营养,仅在采用以上治疗后仍存在营养不足或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时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之间关系、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方面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肥胖小鼠ALT、AST、FFA及光镜下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与壳脂胶囊治疗组比较,观察其疗效。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壳脂胶囊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饲养高脂饲料及皮下注射5%CCl4复制NAFLD肥胖小鼠模型,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6周,检测血清中ALT、AST及FF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程度。结果:①各个用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各浓度组较壳脂胶囊组血清ALT、A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高、中剂量组相比模型组FFA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与壳脂胶囊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改善FFA,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可见:各用药组光镜下病理组织改变均较模型组明显,以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减轻较明显。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能有效降低NAFLD肥胖小鼠的肝功能、其与浓度无关; 可以降低FFA及改善光镜下肝脏的脂肪变,其有效程度与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