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0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089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5篇
中国医学   356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72.
笔者于1996年3月~1997年4月用湖南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千金片治疗湿热带下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42岁,其中22~35岁者42例,36~42岁者1...  相似文献   
73.
针刺法为主辨证治疗前列腺炎2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绪斌  唐巍 《针刺研究》1998,23(3):228-229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27例。平均年龄34.5岁。病程2周~10年。未婚69例,已婚158例。患者经前列腺指检、前列腺液化验和B超检查后确诊。所有病例按临床辨证属脾虚湿困型90例,湿热下注型137例。治疗方法取穴:以中极、膀胱俞、次为主穴,脾虚湿困型配三阴交、足三里、中院,湿热下注型配阳陵泉、太冲、中诸、丰隆、风池。主穴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配穴根据证型和症状每次选用2~3个。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中院、足三里用补法,阳陵泉、太冲、丰隆、风池用泻法,其它穴位用平补平泻法。中极、膀脱俞、次穴诱导针感向会阴部放射,其…  相似文献   
74.
梁宝慧 《光明中医》1998,13(6):47-48
路志正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业医近六十年,学验俱丰,对痹病、眩晕、妇科经带胎产等疑难杂症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经验疗法。余有幸随师学习,收益匪浅,现选其临证验案二则,以飨同道。1湿热痹不避温通湿热痹多由暑湿浸淫或素体湿热较甚,或寒湿不...  相似文献   
75.
荧光扫描法测定湿热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湿热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控制湿热痹颗粒质量。方法:采用荧光扫描法,检测波长366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426~0.213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5,回收率为96.38%,RSD为0.68%(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湿热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6.
孙嘉丽 《华夏医药》2005,9(3):250-251
慢性盆腔炎乃湿热瘀结,热苔胞中,气血凝滞或瘀阻所致,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并且一般抗菌药不易达到局部。直肠有吸收药物的功能,其前方的子宫进入直肠的药液吸收后经盆腔循环到达子宫,附件及宫旁组织,局部血液浓度高,药物作用大。可是在临床操作中经常遇到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这一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02年5月-2002年7月随机抽选120名慢性盆腔炎的门诊病人分两组进行治疗。其中60名按原来15厘米深度插入,另60名插入深度改为20—25厘米。收来良好效果,并对2组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78.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莆蓄、瞿麦、车前子、滑石、栀子、大黄、甘草、灯芯组成。具有清泄膀胱湿热,利尿通淋之功。笔者在临床中用其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血尿的分型及治法方药 血尿分五型,其主证、辨证、治法、方药如下:1.1湿热血尿主证:血尿,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干,脉滑或滑数。辨证:湿热下注,络伤血溢。冶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80.
黄芩滑石汤,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由黄芩、滑石、茯芩皮、猪芩各9g,大腹皮6g,白蔻仁、通草各3g所组成。主治谷湿内蕴,复感时令之邪,内外湿相合,郁而化热。症见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觉口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方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滑石甘淡,性寒而滑,清利湿热;茯苓皮利肌肤之湿热;猪苓、通草利湿泄热;白蔻仁宣气机而化湿浊;大腹皮理气滞,散水湿。共奏清热化湿,宣畅气机之功效。笔运用本方治疗湿热蕴结引起的多种病证,疗效显,兹举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