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7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716篇
预防医学   275篇
药学   315篇
  5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张媛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96-2397
目的观察将不同浓度盐水气道湿化应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与治疗,给予观察组4.5 g·L~(-1)的盐水气道湿化,给予对照组灭菌生理盐水气道湿化。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与排痰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度痰液、痰痂形成占比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AP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4.5 g·L~(-1)的盐水进行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效果更好,且能够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间歇湿化法,试验组采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探讨气道液体刺激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进行常规气道护理。试验1组用20 mL注射器将0.45%NaCl快速注入人工气道,试验2组用灭菌注射用水快速注入人工气道,进行气道灌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吸痰。(1)试验组患者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3组的血气分析pH值、PaO2、SaO2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气道适度的液体刺激能有效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及堵管的发生,优于单纯的吸痰和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5.
<正>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患者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又保证患者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通过更接近生理呼吸的鼻导管给氧以更好地适应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同时,将外界气体有效温化湿化到气道生理需要(最佳的37  相似文献   
76.
目的: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不同钠负荷量对人工气道进行诱导排痰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1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组(应用3.0%氯化钠溶液),B组(应用2.0%氯化钠溶液),C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从三组痰液的黏稠度、不良反应比较三种氯化钠溶液对气道痰液的湿化排痰效果。结果:三组氯化钠溶液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黏稀释稠度、吸痰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应用2.0%氯化钠溶液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诱导排痰,加速患者排痰,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早产儿呼吸暂停在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中极为普遍,目前国内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除了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方法,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国外正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取得满意疗效。新生儿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与传统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比,因其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成本低,同时增加患儿的耐受性和舒适度,保证通气的有效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随着对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深入研究,本文就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4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n=43)使用MR410型湿化管道系统,B组(n=47)使用MR730型湿化管道系统,C组(n=50)采用MR 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观察3组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时间及管道护理情况。结果:C组湿化效果适中比例最高,其次为B组,A组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导管痰痂和气道痉挛的发生,A组发生率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通气时间、管道总更换次数、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MR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湿化效果最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生理基础及其重要性,系统回顾分析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研究现状,包括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式的选择、气道湿化量的选择及对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和HHFNC治疗。观察2组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结果通气治疗48h后,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损伤(0.00%)、通气致腹胀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5.49%)(P<0.05)。结论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