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715篇
预防医学   272篇
药学   314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谢思蓉 《内科》2008,3(1):123-125
正常成人经气道蒸发的水分约为250ml/d;当遇有发热、过度通气或吸入干燥空气时,水分丢失更多。人工气道建立后,使危重症患者在吸气过程中上气道丧失了对吸入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结果吸入气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树黏膜来完成,因此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电解质、生化分析模块的结果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所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的电解质分析模块(IMARA)、生化分析模块(SP4430)与日本OLYMPUS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H5500S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检测仪对200例标本K+、Na+、iCa2+、GLU、CREA、UA、ALT、ALB、TBIL、LDH、AMS进行平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不同仪器所测K+、Na+、iCa2+、GLU、UA、ALB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EA、ALT、TBIL、LDH和AMS所测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47,t=64.229,t=37.568,t=27.708,t=66.841;P〈0.01)。所有11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均〉0.90。结论: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电解质、生化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由于检测方法不同,部分结果差异较大,但仍然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不同气道湿化液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21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A组40例患者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B组40例患者湿化液为0.9%氯化钠溶液;C组41例患者湿化液为稀释后浓度为1.25%碳酸氢钠溶液。比较3组痰液的黏稠度和湿化舒适度。结果 第1天3组的痰液黏稠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0,P=0.795);第2天3组痰液黏稠度比较,A组黏稠度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6,P<0.05)。第3天3组痰液黏稠度比较,A组黏稠度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8,P<0.001)。3组湿化后舒适度评分C组最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37.901,P<0.001)。结论 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可以使痰液更为稀释,湿化后患者舒适度较好,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其作为无创呼吸机湿化液。  相似文献   
104.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手段,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急重症患者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可不同程度破坏患者呼吸道的完整性、密闭性及防御机制,引起气道湿化不足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痰液黏稠,严重者还可导致痰栓形成,不利于气体交换,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本文主要对气管切开后几种不同湿化液的湿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氧疗是针对缺氧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氧疗,可提高氧分压,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对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起到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本院收治的1例甲型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肺部病变进展快,患者缺氧指征明显,给予吸氧,但由于患者发病期正值本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氧疗43 h后,出现血痰和血涕,患者一度拒绝氧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制在200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应用Cochrane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涉及1127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23,95%CI=[0.17,0.30],P<0.01];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痰痂形成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14,95%CI=[0.09,0.21],P<0.01]。 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的呼吸道状况,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及约束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肢体约束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及气切套管拔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1例(2.22%)、气道黏膜损伤8例(17.78%)、肺部感染4例(8.89%),对照组痰痂形成12例(26.67%)、气道黏膜损伤34例(75.56%)、肺部感染13例(2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约束部位皮肤压痕5例(11.11%)、约束侧肢体肿胀2例(4.44%),对照组发生皮肤压痕32例(71.11%),肢体肿胀14例(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约束时间(8.00±2.33) d、ICU住院时间(10.73±2.56) d、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15.00±4.55) d,对照组肢体约束时间(13.04±3.64) d、ICU住院时间(16.04±2.98) d、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28.00±5.1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道管理方案能有效减少气道湿化及约束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肢体约束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汤德智  李玲 《全科护理》2020,18(7):844-845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3组呼吸机吸入湿化温度分别为32.0~33.9℃、34.0~35.9℃、36.0~37.0℃,比较3组病人使用呼吸机3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较A组、B组而言,C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及VAP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则相对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0~37.0℃可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产生,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及早撤机和预后,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