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6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462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05篇
预防医学   1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2篇
  15篇
中国医学   455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9 毫秒
991.
铺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铺棉灸疗法、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分析这两种针灸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铺棉灸组和火针组各30例,在围针刺和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施以铺棉灸治疗和火针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铺棉灸组和火针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法、火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均有良好疗效,铺棉灸法在疼痛缓解方面优于火针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治疗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93.
电针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穴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穴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对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观察艾条温和灸(艾灸)、灸药结合(灸药)及中药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小儿寒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尿白三烯E4(LTE4)水平的变化,探求中医药防治寒型小儿哮喘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艾灸组、中药组、灸药组,每组30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实验室指标等.结果:3组总疗效比较,灸药组优于艾灸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药组临床综合疗效、降低症状体征积分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均优于另2组(P〈0.05;P〈0.01);3组中重度病例临床疗效比较,灸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另2组(P〈0.01).结论: (1)3种疗法对防治非急性发作期寒型小儿哮喘均有较好疗效,其中以灸药结合疗效更为明显;(2)对中重度病例,研究显示不宜单纯采用艾条温和灸防治,而应联合中药防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灸疗联合穴位按摩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灸疗联合穴位按摩,2次/d,连续3-5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灸疗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火龙罐综合灸在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消化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口服中药平肝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火龙罐综合灸。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总分7.50(4.00,10.00)分,低于对照组的13.00(9.00,15.75)分,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97,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总积分(658.75±24.29)分,高于对照组的(608.70±3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7,P<0.001)。结论 火龙罐综合灸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不适的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脐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结果:治疗后肛门坠胀持续时间、肛门坠胀程度以及肛门术口疼痛评分.治疗组指标好于对照组,CRP、ESR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37例,中药组38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使用隔姜灸的同时口服温经汤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2组患者的经期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检测2组患者的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 3个疗程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中药组疼痛程度低于西药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PGE2水平低于西药组,β-EP水平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疼痛时间,有效抑制机体疼痛介质因子的释放,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悬灸联合针刺子宫穴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威海市中医院热敏灸科门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悬灸联合针刺子宫穴治疗乳腺增生症,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肿块积分、疼痛积分、全身伴随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肿块积分、疼痛积分和全身伴随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肿块积分、疼痛积分和全身伴随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肿块积分、疼痛积分和全身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悬灸联合针刺子宫穴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肿块大小、疼痛程度和全身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中医脐灸治疗对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兴国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脐灸疗法。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参照组的78.05%(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脐灸疗法用于儿童非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