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8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1387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2180篇
口腔科学   405篇
临床医学   2838篇
内科学   1890篇
皮肤病学   189篇
神经病学   2090篇
特种医学   9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97篇
综合类   6860篇
预防医学   1277篇
眼科学   1594篇
药学   2479篇
  38篇
中国医学   1837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134篇
  2013年   1097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487篇
  2010年   1378篇
  2009年   1353篇
  2008年   1677篇
  2007年   1370篇
  2006年   1381篇
  2005年   1449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075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由于 NOTCH3基因的错义突变所致的散发性常染色体遗传疾病 ,1 977年由 Sourander和Walinder首先描述。1 993年 ,Tournier-Lasserve等对罹患该病的两个家系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 ,认为其属独立疾病单元 ,并定名为 CADASIL。至 1 999年国外文献先后共报道 3 3个家系 1 0 5个症状患者。其中多为西方国家 ,日本和北非也有报道。国内近年也有报道。随着报道例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探讨高血糖对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术前给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造成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参考Zea-Longa 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3、7d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正常神经元.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3、7d正常血糖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6.00±4.24, 110.75±7.89, 59.00±8.41;高血糖组为168.25±7.14,89.50±8.20,39.75±8.42,3d和7d时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O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阴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后,利用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 正常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治疗15d的针刺1、2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更高,及早治疗且治疗时间为20d的针刺3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降低。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DNF水平增高有利于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恢复;针刺促进脑内细胞分泌内源性BDNF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从正常成人脑海马分离鉴定多潜能神经前体细胞并探讨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材料取自8例非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者.分离正常成人脑海马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体外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成球和BrdU染色鉴定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三标染色来鉴定分化神经细胞的表型.结果 从正常人海马分离的细胞培养2周时,开始增殖成簇,致一个月时,形成细胞球,这些细胞能与BrdU结合,并能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系统不同谱系的细胞.结论 与在啮齿类动物和猴的研究中结果一致,从正常成人脑海马区分离的细胞是多潜能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05.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对深低温脑保护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在前期工作中以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了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的基因.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型(mGluR3)是其中一个。笔者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mGluR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深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29-2429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疗的重症药疹患者48例诊治情况。结果:抗癫痫药所致药疹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生素和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小。患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基础疾病、年龄、糖皮质激素总量有关。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应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后快速减量。  相似文献   
107.
产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随用药到分娩时间的延长而作用递减,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接受,但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其证据不是基于可信的亚组分析,Simon Gates和Peter Brocklehurst如此辩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区NCAM的表达变化,探讨NCAM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低氧条件下NCAM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吴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I0003-I0003
1临床资料66例均为1997年5月~2006年8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男28例,女38例,年龄16~75岁。门诊61例,住院5例。既往有同种药物过敏史者9例。54例为单一用药或用同一药物后多次再发,其致敏药物较易确认,12例发疹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加以分析后确认。致敏药物与皮疹类型的关系见表1。61例经停用致敏药物、抗过敏及对症处理,部分用中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均痊愈。5例重症药疹经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各种支持疗法4例痊愈,1例75岁患者为再次使用致敏药物,于治疗中并发肺炎死亡。表1皮疹类型与致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