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782篇
内科学   28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77篇
综合类   1135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56篇
  7篇
中国医学   293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儿男,8岁2个月,发热咳嗽4d,头痛呕吐1d,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6.5℃,血压97/58mm Hg(1 mm Hg=0.133kPa),神志清,皮肤黑,声音粗,  相似文献   
92.
中药外敷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5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摄钠量与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稳定透析、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12月 的随访观察。以3 d饮食记录计算患者的日摄盐量,以平均日摄钠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低盐组(摄钠量≤3.0 g/d,19例)和高盐 组(摄钠量>3.0 g/d,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患者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等指标。按1次/3月进行规律随访。记录尿量、 腹透超滤量等临床指标,检测患者生化指标,评估患者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钠排泄总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 量呈正相关(r=0.536,P=0.0013);腹透清除钠的总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量呈正相关(r=0.901,P=0.000),而残余肾的钠排泄 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量无明显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钠排泄总量、腹透液钠的排泄均与钠的摄入相关(β=0.416,95%CI: 0.170~0.666,P<0.0018;β=0.489,95%CI:0.395~0.582,P<0.001)。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值,低盐组为17.48±11.22 L/ (w· 1.73 m2),高盐组为30.20±18.30 L/(w·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与摄钠量之间存在 相关关系(r=0.409,P=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摄钠量是残余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β=14.646,95%CI:7.426~ 21.866,P<0.001)。结论腹透患者腹透清除钠的总量与患者钠摄入量呈正相关;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和摄钠量相关,高 钠饮食可使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个月后血压及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分析,术后患者均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CAPD治疗1个月末对其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并分析残余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APD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透析充分性良好;与透析前比较,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血红蛋白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与透析前比较,患者清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量、24h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并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杨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72-172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两种测定残余尿量方法并比较。方法:将9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尿管自解小便通畅后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照组拔除尿管后当日置尿管测定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100ml者43例,〉100ml者2例,对照组残余尿量〈100ml者38例,〉100ml者74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减少了留置尿管次数,降低了感染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6.
小时候小男孩们调皮,总会隔着围墙撒尿,看看谁尿得更高、更远。但现在的小男孩,没几个能做到,更别说成年人了。如果您平时去公共卫生间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多半男同胞都有尿等待、尿量少、尿不尽的问题,这些都是前列腺疾病捣的鬼。  相似文献   
97.
李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3-13,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前、手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监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尿量率以及IPSS评分,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护理后的心率、血压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尿量率、平均尿量率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IPS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实施手术前、手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耐受力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调整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位置的高度,测量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静脉输液瓶(袋)的残留药液量,测量其瓶塞的厚度,计算出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的最佳位置,减少残余药量,减少药物浪费。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残留药量对比,对照组输液完后,常规拔出输液器瓶塞穿刺针,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瓶(袋)中残留药液,测量残余液量。实验组输液完后,将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部分拔出,调整侧孔贴近瓶塞内平面,将药液逐渐排出,拔出输液器瓶塞穿刺针,再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取瓶(袋)中残余药液,测量残余液量。结果:对照组残余药量明显多于实验组(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位置的调整,可减少残余药量,减少药液的浪费,让患者能够足量用药。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18例,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注射液)20例,测定两组基础以及透析3个月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量、尿肌酐、尿尿素氮等,计算残余肾功能(RRF)及RRF下降速率。结果两组患者RRF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3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个月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RF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结论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丹参注射液可减RRF下降速率,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冠脉残余病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老年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60岁患者31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2(65±42)个月。应用SYNTAX积分系统定量判定PCI后残余病变,即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 SYNTAX score,rSS),简单线性回归分析rSS与基线SYNTAX积分(baseline SYNTAX score,bSS)的相关性。比较所有发生再次血运重建患者与未发生再次血运重建患者的基本资料,逐步回归分析rSS与总体血运重建的相关性。根据rSS水平进行3分组,即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组(rSS=0),rSS低分组(08),比较不同rSS分组间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累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rSS与bSS呈直线相关性,并且rSS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rSS分组间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累积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SS高分组与rSS低分组和CR组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而rSS低分组与CR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残余病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残余病变较重患者(rSS>8)比残余病变较轻(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