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隙感染患者23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同道双管闭式冲洗引流术,抗生素液持续冲洗引流。分析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计算优良率。结果经过3~48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7.8±0.6降到1.4±0.7,疗效分级中优22例(95.7%),良1例(4.3%),优良率100%。结论经皮腰椎间盘切除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胡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制动,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结果:经严格卧床制动,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者有效,对症状严重者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疗效满意。结论:全身免疫力低下及局部抗感染力下降是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主要因素。经严格卧床制动,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后椎间隙感染应重在预防,尽最大努力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30例颈椎病患者及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4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7.5岁。应用日本生产的Nd:YAG激光(波长1064nm)治疗系统,总热量控制在250-500J/椎间隙(颈椎)、400~800J/椎间隙(腰椎)。随访时间平均16.5个月,以MacNab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对颈椎病的有效率为90%,对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为80%,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脊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对82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近半数的病原菌为阳性球菌,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细菌,此外还有少量的酵母样真菌,所分离病原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 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收集120例典型颈椎病病例,对其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80例(66.7%),椎间隙狭窄49例(40.8%),骨质增生107倒(89.2%),椎间孔缩小、变形46例(38.3%),双边、双突征20例(16.7%),韧带钙化51例(42.5%)。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0.8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7.1°,≥0.8的患者平均为9.2°,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拟置换节段活动度<6°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为6.8°,≥6°的患者平均为9.7°,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置换节段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下降≥0.05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增加0.190°,<0.05的患者平均增加2.1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FSU后凸角度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0.73°,后凸角度无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1.9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FSU高度下降影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和(或)屈伸活动度之和<6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告了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平均44.5岁。病变间隙:L1~21例,L2~34例,L3~L43例。入院前误诊为腰椎结核2例,椎体肿瘤3例。病因有三大学说即: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反应,多数倾向于血源性细菌感染。讨论了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作者认为CRP和ESR较体温血象更敏感、更准确,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有效指标。本病应与腰椎结核、椎体肿瘤及退行性改变加以鉴别,MRI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保守治疗以卧床、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治疗为主。经皮椎间盘镜行病灶清除及活检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对椎体破坏超过50%有神经受损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灶清除术同时可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颈椎病临床分型比较细,根据笔者的临床治疗和观察,可分为退变型颈椎病和外伤型颈椎病两种。退变型颈椎病:多发于40至60岁的中老年。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硬、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耳鸣、失眠、血压不稳,有的伴有上腹部痛或手指麻木。X光片示:颈椎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外伤型颈椎病:多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中小学生也时有发生,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不适,落枕样感觉,上肢可见串痛。追问病史,大多有外伤史。X光片示:颈项强直,生理曲度消失。我门诊因为条件所限,病人都以行针灸、推拿手法为主,部分病人给予口服中药、西药等治疗,但仍疗效显著,痛苦小,针对性强而倍受广大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09.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健 《广东医学》1996,17(2):115-116
  相似文献   
110.
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采用济南华飞产业公司“长弓”牌SWQ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00例中男195例,女105例;年龄25~sl岁,60岁以上21例;病史7天~15年;腰痛伴有下肢痛285例,大小便障碍6例,脊柱侧弯102例,腰旁压痛279例;X线平片:300例腰椎正侧位片中,187例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侧弯,172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3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狭窄。CT检查:300例中行CT检者234例,La_。间盘突出者45例,L。-。间盘突出者117例,LS~SI间盘突出者30例,L3-5二节间盘突出者30例,L3~SI三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