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823篇
  免费   24644篇
  国内免费   11775篇
耳鼻咽喉   4706篇
儿科学   3490篇
妇产科学   5413篇
基础医学   13779篇
口腔科学   5531篇
临床医学   112325篇
内科学   39550篇
皮肤病学   2376篇
神经病学   12162篇
特种医学   180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2篇
外科学   62708篇
综合类   189435篇
预防医学   48506篇
眼科学   12960篇
药学   81911篇
  1472篇
中国医学   50961篇
肿瘤学   9628篇
  2024年   4019篇
  2023年   16045篇
  2022年   12828篇
  2021年   17492篇
  2020年   17289篇
  2019年   18060篇
  2018年   7802篇
  2017年   14769篇
  2016年   15515篇
  2015年   17366篇
  2014年   32378篇
  2013年   31079篇
  2012年   38980篇
  2011年   41148篇
  2010年   38717篇
  2009年   37083篇
  2008年   43359篇
  2007年   39102篇
  2006年   34568篇
  2005年   38884篇
  2004年   29282篇
  2003年   27001篇
  2002年   20544篇
  2001年   16865篇
  2000年   12399篇
  1999年   9823篇
  1998年   7787篇
  1997年   6979篇
  1996年   6220篇
  1995年   5392篇
  1994年   4290篇
  1993年   2644篇
  1992年   2300篇
  1991年   2100篇
  1990年   1627篇
  1989年   1730篇
  1988年   468篇
  1987年   467篇
  1986年   314篇
  1985年   206篇
  1984年   129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目的探索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对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谵妄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成都军区总院接受治疗的216例下肢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8例,试验组于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和谵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5.56%,住院时间为(12.14±3.67)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和(15.37±2.98)d(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完毕与手术后24 h的意识混乱评估方法(Consciousness Assessment,CMA)、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完毕的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Cell,S100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的S100β、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以降低下肢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和谵妄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2.
腹部手术由于创伤大,往往伴随中重度的术后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1]。常规使用的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肠麻痹甚至呼吸抑制等风险[2]。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现将QLB的解剖基础、操作方法及其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白质脑血流量(CBF)改变进行研究,并分析脑白质灌注异常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首次就诊经多导睡眠仪(PGS)监测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AHI>30次/h)56例为实验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无OSAS疾病的健康志愿者(AHI<5次/h)5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GE Discovery 750 MR扫描仪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3D-ASL检查,并对脑白质区(双侧额叶白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内囊前支、双侧内囊后支、双侧外囊、双侧半卵圆区、双侧枕叶白质、双侧颞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进行脑血流量(CBF)的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各区域CBF值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重度OSAS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低灌注区CBF值与AHI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重度OSAS组中右侧额叶白质、左侧额叶白质、右侧顶叶白质、左侧顶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左侧枕叶白质、右侧内囊后支及左侧内囊后支CBF值[mL/(min·100 g)]分别为21.420±4.789、21.787±4.713、46.151±8.217、47.112±7.800、17.805±5.788、17.356±5.365、31.443±6.020、30.636±5.890,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白质灌注减低区CBF值与AHI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3D-ASL能敏感监测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灌注异常,脑白质灌注异常与AHI值及认知功能障碍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联合在ICU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镇静、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ICU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1例)。两组均采用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镇静剂使用剂量、苏醒及达到镇静所需时间、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安全性。结果:两组T2、T3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2.40±0.31 vs 2.43±0.32和2.01±0.12 vs 2.05±0.15)、Ramsay量表评分分别(3.21±0.35 vs 3.20±0.33和3.01±0.25vs 3.00±0.24)均低于T1时间点(VAS评分2.94±0.69 vs 2.96±0.71;Ramsay量表评分3.57±0.61 vs 3.58±0.62)(P0.05);观察组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镇痛镇静达到镇静所需时间(34.29±3.56) min长于对照组(23.63±3.21)(t=5.535,P=0.043);观察组镇静剂使用剂量(220.59±15.25)μg、苏醒时间(3.29±0.69)min均少(短)于对照组镇静剂使用剂量(386.44±18.92)μg、苏醒时间(7.56±1.21)min(t=6.294、6.092,P=0.023、0.025);两组T1、T2时间点心率[观察组T1(88.47±9.76)次/min、T2(86.41±9.43)次/min;对照组T1(89.53±10.41)次/min、T2(87.46±9.58)次/min]均高于T0时间点[观察组(78.78±4.35)次/min、对照组(79.12±4.41)次/min](P0.05);观察组T1、T2时间点MVP(79.58±5.71、87.53±6.76)mmHg高于对照组(74.12±4.69、75.26±5.61)mmHg(t=9.613、7.223,P=0.011、0.01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1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4, P=0.643)。结论:将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用于ICU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缩短苏醒及达到镇静所需时间,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59.
声带运动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从病因上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的诊治,首先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有无声带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声带纵向张力变化障碍也属于运动障碍的范畴;然后采用喉肌电图(LEMG)检查进行定性分析,在确诊神经源性损伤后,进一步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并查找导致神经损伤的病因;同时根据喉部神经电生理评估结果,判断预后。最后综合上述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环丝氨酸和胸腺肽联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和治疗24个月后试验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胃肠道反应、轻微头痛、轻微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