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科学健身》2011,(10):44-47
从项目训练营到健身房舞蹈课程,收费亦或是免费,你的健身房总要面临组织团体运动的情况。下面是国外专家给出的团活体运动策划建议。说起健身房的团体运动,人们不免先想到诸如健身操之类的操课,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如今团体运动的内容远比操课之流来得丰富。如今我们在健身房看到最多的团体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减肥训练营、力量训练、有氧自行车训练、舞蹈课程比比皆是。读了我们的文章,也许会对你的经营理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2.
减压普拉提     
胡元骏  张涛 《东方养生》2007,(12):124-127
都市白领们普遍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那么如何缓解这些压力呢?不妨练习几组普拉提吧,在练习中你会发现,无论是内在还是外部带来的种种压力,都可以轻松自然地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3.
普拉提是由德国人约瑟夫·普拉提创立并推广的,他是为了治病,融合了东方不同的运动理念,创立了普拉提。这种锻炼方式把东方的柔韧、意念和西方的力量、机能训练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它最早被应用于运动员和患者进行机能恢复锻炼或理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健身运动,并一跃成为健身界新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普拉提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小脑梗死共济失调的疗效。 方法 选取小脑梗死共济失调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普拉提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CARS、BB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ICARS、BBS、BI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ICARS[(22.2±6.23)分]、BBS[(43.2±4.4)分]、BI评分[(85.2±10.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普拉提核心肌群训练可显著改善小脑梗死患者的协调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5.
普拉提一直倍受爱美女子的追捧。锻炼体干不仅让下腹更平坦,还能改善腰痛和矫正驼背。告诉你,坐姿普拉提锻炼姿势并不难哦!  相似文献   
26.
减肥成功之后对如今的体型满意,并想继续保持的人应该不少吧,因为事实上,维持体形比减肥更不容易。下面就介绍5种维持体形的好方法。1援吃饭时多咀嚼咀嚼除了有活化大脑的效果以外,还能刺激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27.
郑帅 《科学健身》2009,(4):116-117
每年有几十万的人被查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这些人,无论以前是喜欢运动还是喜欢久坐的人群,就运动改善健康方面他们常被疏于照顾。为会员设计专业的运动课程对的你的会员和你的经营两方面都会有益。  相似文献   
28.
《科学健身》2010,(7):19-19
<正>泡沫棒小知识普拉提轻器械是辅助普拉提训练者进行更有针对性训练的道具,包括抗力球,拉力带魔力圈,迷你平衡球,泡沫棒骨盆纠正器等众多器械。普拉提泡沫棒和普拉提垫上动作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健身意识:如何让你的身体感觉和控制,帮助你能做到更完善的普拉提姿势,达到更有效的训练效果,改善身体的对称性机能,同时挑战你的核心力量和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29.
关于普拉提 约瑟夫·普拉提,1880年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曾在英国兰恩岛议价医院工作,帮助一些躺在床上的伤员康复,其职业就是现在所说的"康复理疗师".  相似文献   
30.
《科学健身》2009,(7):124-127
当健身产业在中国这片热土刚刚生根发芽的时候,而它却在美国早已经根深蒂固。当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健身俱乐部还屈指可数,而在美国的俱乐部以及器械厂商却在进行着种种革新——过去20多年间很多新的有氧和力量设备的新发明不断涌现。那些经受住了考验的产品,如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依然为我们所用。而有些产品虽然曾盛极一时,但最终还是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外。在这20多年里美国的健身市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