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56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18篇
口腔科学   402篇
临床医学   1367篇
内科学   423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218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2772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987篇
药学   810篇
  14篇
中国医学   283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确切定位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观察人工晶状体襻对于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名患者(50眼)于术前,术后1周及三个月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押送术前显著增加。人工晶状体中囊袋内植入者36枚(72%)。睫状沟植入者6枚(12%),不对称植入者8枚(16%)。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倾斜1眼(2%)。人工晶状体襻推挤虹膜根部2眼(4%)。人工晶状体襻睫状沟侵蚀3眼(6%)。术后1周2眼(4%)眼压升高。皮质少量残留5眼(10%)。结论:囊袋内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理想位置。可保证人工晶状体的良好位置。避免人工晶状体襻对于色素膜组织的干扰及对血-房水屏蔽的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将造成永久性溢泪。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进行吻合并置入硬膜外导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癌胚抗原(CEA)抗体,对结肠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CEA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正常结肠组织中,CEA沿粘膜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分布;结肠腺癌细胞则失去极性,CEA除见于细胞游离面,在细胞侧面和基底面也呈阳性反应。提示CEA在结肠细胞表面的分布失去极性可能是腺癌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对17名牙周炎患者的85份龈下菌斑样本,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和刚果红涂片染色法,进行方法学的比较,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中的注意问题。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球菌、螺旋体和其它细菌的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此两种方法对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微生物分类检查具有平行意义,两法各有其优缺点,如同时应用,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其微循环提供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上 ,荧光素标记血浆 ,罗丹明 6G标记WBC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正常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 ,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数据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探索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进行大脑皮质微循环的研究取得成功 ,作者认为采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使观察大脑皮质的深度达 2 5 0~ 30 0 μm ,对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微循环进行活体观测 ,可进行连续断层扫描 ,或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定位扫描监测 ,所摄取图像经监视器及计算机摄入并存盘待分析 ,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血管口径 ,血流速度 ,血液流态 ,白细胞 ,红细胞运动等微循环指标 ,也可用标准Bio Radthruview软件三维重建 ,观察各种血管形态 ,研究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结论 :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是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 ,适合用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方法学评价,以寻找一种适合孕期常规查体的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检验科随即机对200名孕妇的阴道分泌物同时运用超高倍显微镜、支原体(Uu、Mh)分离鉴定试剂盒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方法一:超高倍显微镜检测阳性率29.5%(59/200)。方法二:支原体(Uu、Mh)分离鉴定试剂检测阳性率25%(50/200)。方法三:PCR检测阳性率18.5%(37/200)。应用SPSS软件包分析:方法一与方法二无显著差异(P〉0.05),方法一与方法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高倍显微镜在孕妇生殖道的支原体活体检测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准确性较PCR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建议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初筛诊断试验,确诊应与临床表现和其他确诊试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提出了细胞铺展机理的三个可能模型:“橡皮泥”模型、“钢筋混泥土”模型和“自我膨胀”模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处于不同铺展程度、具有不同形态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整体和局部外部形貌,并根据观察结果,初步推断“钢筋混泥土”模型可能就是细胞铺展的机理。尽管证据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模型和研究手段。细胞铺展机理的解决必将进一步促进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中病原体感染与优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山东盛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imaunit 2000型多功能超高倍显微镜检测2003~2004两年间异位妊娠患者生殖道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3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共89例,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门诊早期妊娠妇女118例为对照组.结果在3组标本中,淋球菌检出率为8.45%(7/89)、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17.98%(16/89)、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33.70%(30/89),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例存在混合感染,3种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与这3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严重威胁到优生优育,为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宣传优生优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Parvalburnin是细胞内一种钙结合蛋白。同时又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与GABA共存的神经元亚群的特异标记物,主要标记篮状及苔烛细胞。用PAP方谈染色可见大鼠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终末在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周围形成包篮现象,但因该方法的局限性.较难明确二者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Parvalbumin阳性终未在锥体神经元脑体、树突与轴突整体上的分布状况以及运幼皮层内不同传出神经元是否均接受同样的支配,本实验利用FastBlue送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注入LueiferYellow结合免疫荧光、Confocal显微镜观察,研究运动皮层内皮质丘脑(束旁核)、皮质效状体及皮质脊髓三种投射神经元与Parvalbumin阳性终末的关系。通过1.μ连续扫描图像的分析及立体对观察,Parvalbumin阳性终末清晰可见,与LuciferYellow标记的锥体细胞的关系也容易辨别.在三种投射神经元胞体上均可见Parvalbumin阳性终末包绕,形成明显包篮现象,但三种神经元上的终末数未见明显区别·阳性终未还分布于近端树突上,距胞体越远越稀疏:但在距脑体50μm以上的顶树突、30μm以上的基树突及其二、三级分枝的远端树突上仍偶有终末分布.此外,三种神经元轴突起始段上也有少量终末接触,但未形成明显的cartridge现象.这一结果揭示,Parvalb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NR1)单克隆抗体mAbN1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内流的影响。方法建立谷氨酸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以mAbN1及MK-801分别预处理海马神经元,用Fluo-3/AM法,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的影响。结果mAbN1能显著抑制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Ca2 ]i升高,此作用强于MK-801,且其本身对生理状态下神经元[Ca2 ]i无影响。结论mAbN1的抗兴奋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NR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从而影响兴奋毒性作用中的Ca2 内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