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009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931篇
药学   412篇
中国医学   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目的调查汉中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含量,建立机采血小板档案库,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方法将体检合格的1 086名本地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献血前的初筛实验中,按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先采集其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在2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然后统计其中有多少无偿献血者可以捐献机采血小板。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偏低,血小板含量大于或等于150×109/L不足调查者的一半。结论本调查对建立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库和临床用机采血小板全部来自无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献血服务全过程从数据化向智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献血服务始终围绕献血者展开,以献血者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终极目标为人的体验和感受。借助智慧管理精准识别献血者需求,是提升献血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以武汉血液中心智慧化献血服务为例,阐述了智慧化为献血者带来的全新体验。  相似文献   
83.
针对无偿献血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因过错或失误对公众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及伤害,引入企业危机公关理念,制定无偿献血危机公关策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舆论为先导,在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以各种宣传媒体、网络为载体,以献血屋、采血车、血站为阵地,以信息传播、沟通协调的方法去应对和化解危机,控制事态的发展,及时解决矛盾和纠纷,化危机为转机,在最短时间内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使无偿献血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区的两个固定献血点。一个献血点采取舒适护理,另一个献血点采取一般护理。按照系统抽样方法从两个献血点分别抽取2组献血者,观察组245例(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241例(采取一般护理)。献血后休息期间发放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疼痛评估,同时评价符合献血条件的2组所有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意愿。结果 2组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家庭经济状况、初次(重复)献血,以及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献血者舒适状况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4个纬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采血疼痛评估比较,疼痛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2组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舒适护理和一般护理献血者献血反应比较,献血反应发生轻重程度的分布在舒适护理与一般护理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愿意再次献血的比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满意度,能明显减轻献血者的疼痛感受,献血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减少,再次献血率显著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或血液生理知识了解少,惧怕打针或看到别的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而晕血,尤其是军中、校中组织的集体献血,这种"传染"作用更加明显,一旦发生连锁晕血反应,不但占用了工作人员时间去进行护理,还影响了采血工作的进行,此时正确观察、及时处理晕血、降低晕血反应程度及人数无论是对于献血者的心理影响、保护无偿献血者热情,还是提高采血效率都具有实际意义.现将降低献血时发生晕血反应严重程度、预防及处理晕血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血液在临床救治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血液来源特殊,因而资源宝贵,但这些宝贵资源每年除了通过正常血液检测,剔除不合格血液外,还有一些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从而造成血液、试剂和人力的浪费。作者对本血站2011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第三季度溶血  相似文献   
87.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更多的人对无偿献血有了深刻的理解,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自愿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国内许多采供血机构进行探索和实践,或为保证应急献血、或为征募血源、或为提高献血者满意度而相继建立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无  相似文献   
88.
血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医疗资源,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抢救患者生命时所起到的临床意义不可替代。对"人造血"的广泛应用是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但是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通过适龄人群献血是医学领域获取血液的唯一途径。为实现对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的保障,我们必须详细了解献血人群的构成、规模以及状况等,尤其是要实现对献血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对血液数量的决定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思考与对策进行探究,这对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意义,也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对该血站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发生不良反应的627例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其诱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女性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18~29岁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夏季(6~8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仅献血1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1次以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紧张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9.97%。结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献血次数均有关,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其主要诱因为献血者精神紧张,血站相关人员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献血知识宣传、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0.
<正>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保障临床用血供应、确保血液安全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重要举措。《献血法》实施13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卫生工作者辛勤努力,我区无偿献血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区无偿献血工作仍处于初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