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827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527篇
药学   251篇
  7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间歇性外斜视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本文基于2017年版的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内斜视和外斜视》分册,从病史、斜视专科检查、分型、治疗4个方面对间歇性外斜视的规范化诊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2.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3、4、6对颅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为临床常见眼病,多一眼发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先天后天之分,笔者只和大家讨论后天性眼肌麻痹。病因多由外伤、炎症、病毒感染、肿瘤压迫、脑出血、脑梗塞等等原因均可致眼肌麻痹。西医主要针对病因及营养神经治疗,疗效较慢,甚至无效,需手术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8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27-4428
探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斜视患者57例(114眼),所有患者均为双侧斜视,均采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单视功能变化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具有单视功能总比例为89.47%,显著高于术前的3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3%。予以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索瑞芬太尼可唤醒麻醉在不同麻醉方法下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的优越性,旨在为该类手术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斜视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喉罩组(LMA组).记录唤醒时间(从停用镇静药至唤醒成功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牵拉眼肌时(T2),唤醒前(T3),唤醒成功时(T4),手术结束时(T5)时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唤醒时痛感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各时点MAP、HR、血氧饱和度(SpO2)和BIS均在正常范围,T2时PETCO2较T1时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P组和LMA组比较,RP组唤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P组和LMA组比较,FP组手术刺激较强时体动发生率增加,呼吸抑制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P组和LMA组比较,RP组唤醒时痛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提供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唤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适宜于儿童斜视矫正术,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5.
斜视是儿童的常见眼病,早期发现与早期矫正眼位非常重要.斜视矫正手术不仅可使患儿有望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而且对其外观的改善及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顺利实施依赖于护士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术中患儿会出现多种护理问题,如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护理配合、眼心反射的观察与处理、静脉补液问题等等.回顾我院手术室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完成的128例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术期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8例中男56例、女72例,年龄1~8.5岁,平均(5.5±0.72)岁.单眼38例,双眼90例.手术方法全角直肌后徙、缩短术,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术,上斜肌断腱肌止端移位术.手术历时6~30min.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儿童外斜视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儿童外斜视早期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对于58例儿童外斜视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年龄及手术设计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做出综合评价。结果在定期随访观察中:患儿治愈41例,占76.90%;良好13例,占22.41%;差4例,占6.90%;总有效率93.10%。结论儿童外斜视患者应尽早手术矫正,不仅有助于儿童视功能的改善和立体视觉的恢复,而且能有效防止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在斜视矫正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中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的作用。方法本院2013年1月~9月30例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应用NT监测麻醉深度,记录开始唤醒试验即刻(NTI1)、患者遵照指令反应时(NTI2)和唤醒试验成功加深麻醉(NTI3)的NT指数(NT Index),以及唤醒试验期间NTI最大值,并在手术后的第1天随访手术患者对唤醒试验的回忆情况。结果 NTI1NTI2和NTI3时NTI分别为(76±3)、(89±7)、(74±4),与NTI1、NTI3时比较,NTI2时NTI、MAP和HR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点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TI1时比较,NTI3时NTI、MAP、RR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试验期间NTT2时NTI最高,NTI最大值与患者按照指令反应时间上同步。无患者对术中唤醒经过有记忆,且无患者对术中其他事件有回忆。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可应用于斜视矫正手术行术中唤醒试验,能够有效预测患者能否遵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试验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少儿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改良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切口设计在下穹隆结膜皱襞交界处,结膜切口不缝线,直肌后徙采用可吸收缝线悬吊法。结果本组46例5~12岁少儿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病例。术后结膜切口愈合平整,未发生切口不愈或睑球粘连现象,眼位矫正满意,全部病例随诊半年以上,无并发症出现,矫正眼位无异常改变,眼球运动无异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效果良好,适合少儿斜视患者。  相似文献   
90.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视听觉保健学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儿童视觉发育保健及弱视斜视防治学术会议暨学习班",定于2012年5月24日~27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议将采用专题讲座、大会发言、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介绍婴幼儿视觉发育、影响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诊断、治疗及手术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